本报讯 (记者张春海 耿雪)日前,北京市文物局公布考古成果:一处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的古墓群拥有129座墓葬。已清理、发掘的75座墓葬分别属于东汉、北朝、唐、辽金等不同时期,形制多样;墓葬发掘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大、埋藏之丰富,在近10年来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中较为罕见。 这处古墓群的地理位置接近地铁大兴线,西近永定河。据悉,永定河经常泛滥,河道变动无常,造成周边地区淤泥覆盖,反倒成为该墓群得以完整保存的原因。2010年,古墓群被发现,2014年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因季节原因暂停。 在此处墓葬中,除了唐代具有“装潢设计”风格的墓室、辽代保存完整的壁画等之外,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座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刻有铭文的墓砖。这篇铭文记载墓主韩显度祖籍“乐浪郡朝鲜县”,下葬于东魏元象二年(539)。有推测,该墓很可能是因政治原因而内迁的证据。 乐浪郡最初为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所设,治所是朝鲜县。朝鲜县故址一般认为在今朝鲜平壤市的土城洞古城址。后乐浪郡朝鲜县因故内迁。顾炎武曾考证:“慕容氏于营州之境立朝鲜县。” 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曾有“迁朝鲜民于肥如(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复置朝鲜县(今河北省卢龙县)” 的记载。移民史学者考证,这是一次再迁徙的一部分:北魏延和元年(432),魏迁乐浪等六郡(约相当于今辽西一带)民3万家到幽州(约相当于今北京市及河北东北部),其中朝鲜县(治今辽宁义县北)及其居民被迁至肥如。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李梅田告诉本报记者,从墓主的姓氏(韩姓)来判断,其可能属于祖籍辽西的世家大族。结合时间来判断,墓主下葬的元象二年距延和元年已有107年,离汉代更为久远,他本人不可能参加过从辽宁到燕赵的迁徙。更为可能的情况是,韩显度的先辈来自辽西地区的乐浪郡;铭文中的“朝鲜县”,不能与今天的朝鲜混为一谈。 不过,李梅田等人也表示,对于该墓所反映的情况特别是墓主的家族迁徙等情况,需要等到铭文和其他出土文物全部发掘后才能判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