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敌后战场开展并领导了抗日游击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的一些历史评价却置事实于不顾,或大肆渲染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或极力否定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都无益于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客观认识和评判。笔者从国共抗日游击战的比较入手,还原敌后抗日战场的历史事实。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并不是如一些史书所言的“小打小闹”、“游而不击”、“专袭友军”,而是在抗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游击战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是战略问题,这是由中日两国国情决定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北起白山黑水,南至椰林海屿,游击队驰骋敌后战场,上演了反侵略战争史上雄壮的一幕。二是敌后抗日游击战实现了对敌军的有效打击。例如,严重破坏了敌军的交通运输、通讯联络与仓储战备等基础设施。同时还发挥了游击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优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些敌后游击战,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还在战略相持阶段,担负起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从而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经过数年艰苦斗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成绩辉煌,对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则经历了从兴起、发展到衰落的全过程,除了少数几块根据地外,其余大都丧失掉了。那么,同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为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呢? 首先,国共两党对游击战重视程度不同。国民党只从战术上理解游击战,始终把游击战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手段,实战中以阵地战为主,配合运动战,辅之以游击战。由于对游击战总体上重视不够,加之后来为了“限共”,将注意力逐渐从攻日转向反共,就使国民党敌后游击战难以有很大成效。而共产党始终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考察与实施,制定了一整套的游击战略战术,成效卓著。 其次,国共两党运用的游击战术不同。国民党过分强调与正面战场配合,忽视了敌后部队独立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性。在对日进攻时注重扩大规模,搞了许多声势大且收获小的“攻势”,消耗了自身实力。在反“扫荡”时又采取分兵把口、节节抗击和大兵团作战的打法,使游击战趋于正规化,以致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共产党在总结红军游击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抗日游击战战术原则,从而使敌后人民武装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