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甲午战争尚有资料需要挖掘,例如,中日海军航海日志、电文、奏疏,以及中外人物日记和笔记、报刊、方志等资料,亟须进一步梳理。陆上遗址遗迹需要保护、开发,海底沉舰需要有计划的打捞。散落民间的陆海军武器、旗帜、服饰等有待征集。有些文物,例如盘龙寺御赐碑、九眼碑头,以及将军庙残碑、连山关烽火台、清军经过的驿道等,亟待保护。有的遗迹尚未挖掘,例如锦州亮甲山肉丘坟(俗称大疙瘩,相传葬有2000名清军官兵)等。清军在旅顺、大连湾、营口、鸭绿江等地的防御炮台、堡垒,以及陆海军官兵被掳往日本的悲惨遭遇等,都值得研究。 洗刷历史耻辱 甲午战争史研究现已取得丰硕成果,尤其2014年国内有关部门举行研讨会、座谈会数十次,祭祀活动十余次,出版书籍几十种,发表论文、资料数百篇,拍摄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十余部,盛况空前。以史为镜,知古鉴今。上述活动不仅普及了甲午战争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缅怀爱国官兵不畏强暴、坚忍不拔、拼搏沙场、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怀,总结惨痛失败的教训,启迪国人勿忘国耻,增强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虽然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但带给国人的耻辱却令人难以忘怀。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数次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国耻、军耻、民耻,国人无不痛心疾首。知耻近乎勇。马克思指出:“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甲午战败,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开始唤醒中国这头“蜷伏的狮子”,仁人志士甘冒杀头危险,流血牺牲,奋斗百余年,为的是洗刷耻辱。 甲午战争研究没有止境。许多资料有待发现整理,海陆文物有待挖掘保护,就连甲午战争的海陆战役、战略战术、民众抗战、媒体舆论、国际外交、外国观察及中外人物、经验教训、战争与体制、战争与后勤保障等问题,有的存在争议,有的未能涉猎,有的尚需深入。总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把甲午战争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