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期,讲的是日本殖民者在东北所建的图文博机构和宗教设施,以及它们给东北历史文化带来的巨大灾难。 一般人可能很难把建筑、设施与侵略挂上钩。也的确,如果我们只看目前留存在东北大地上甚至有些还在使用的老建筑,比如图书馆、文化宫、博物馆等,它们依然漂亮的外表上似乎并没有写着“侵略”二字。以至于今天还有日本学者持一种颇为自得的态度,认为在中国东北建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文化娱乐设施,是在开启民智,提高东北民众的文化素养,而说到历史地理调查,更认为是为东北地区的考古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驳斥这个观点,只需要看两点,一是目的,一是手段。 日本殖民者在东北修建文化设施的目的,他们自己说得很清楚:“军队的进出,仅如同皮肤的接触,而非人心的接触。为其后安定之计,必须全力进行‘枪’后的文化工作。 ”再说手段,日本在这50年间所建的所有文化设施,所有相关考察和调查活动,都是尾随帝国主义的刺刀而来。 他们建图书馆、博物馆、神社、塔、碑,不仅起到了奴化东北民众思想的作用,不仅通过陈列、展示等手段肆意侮辱中华文化、摧毁民众的文化自信,而且借由庞大的组织系统,大肆劫掠东北珍贵图书、文物。他们开展考古发掘活动,导致大量东北文化名城和历史遗迹被破坏,珍稀文物被挖出地面,运至日本。他们建文化娱乐设施,旨在宣扬日本“先进的文化”,同时“塑造落后、丑陋的中国人形象”。 而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篡改、伪造东北历史文化的图谋。众多日本学者在劫掠图书、文物的同时,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把东北歪曲成自古就独立于中国之外,为日本侵略者制造“满蒙独立”寻找“证据”和借口。这些人当中,许多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他们与那些手持枪炮的侵略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身上都罩着一层 “严谨学术研究”的光环,也正因此,他们的文化侵略就更具欺骗性和杀伤力。 我国学术界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化遗产的掠夺,对东北民族文化的扼杀,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国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自100多年前离开旅顺后,至今仍在日本皇宫里昭示着日本的“军功”和中国的屈辱;日本的各大学和研究所里,经常能够看到来自中国东北的出土文物;而留在东北广阔大地上的,则是一个个文化古城和文明遗迹被破坏性盗掘后的巨大伤疤。 没有人会和魔鬼签订契约,即使它许你财富、许你美貌,因为你必须付出失去灵魂的代价。而日本殖民者则用枪炮威逼,利用文化设施来强迫东北民众签下这个契约。 想象当年的中国东北,因为这些机构和设施,如同被吸附进一个巨大的黑洞,因为它们,历史被篡改,文化被抹煞,东北大地面目模糊。□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