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历史进程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金龙 参加讨论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宏观战略,是发展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将产生深远历史影响。
    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已为实践所证明,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航天、高铁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总体而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强,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但从本质上说是发展动力的转换。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在投资增速放缓和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使经济增长获得新的动力源泉。为此,《建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此,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创新的地位,指明了创新的领域和方向,而且强化了创新的使命和责任,勾勒了创新的愿景和目标。
    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有历史、现实、自然、社会、体制与机制、政策与措施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等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妨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并将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一段时间内的非均衡发展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补齐短板,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否则,短板效应就会愈加显现,拖累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速度和水平。
    为此,《建议》提出,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