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聚焦近代中国政治与社会转型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肖自力 赵峥 参加讨论

    11月7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晚清政治转型、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革命与地方社会、民国时期中外关系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
    晚清作为近代政治转型的起点,历来受到学术界关注。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增合以曾国藩东征军费的筹策这一案例,揭示当时“兼容旧制”与“创建新规”共存的制度变迁特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中孝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教授孔祥吉认为,康有为的强学会领袖身份系后人塑造。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樊学庆聚焦晚清政治人物赵炳麟,分析其在清末“亲贵用事”格局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近代中国处于新旧嬗变的过渡之中,知识与制度亦在政治社会的转型中得以破立。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朝津以章太炎思想为个案,讨论清末经学与史学如何实现交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德华以黄遵宪的孔学观为考察对象,并与康有为进行比较。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宏云分析了严复译介英美政治学的贡献与特点,肯定严氏推动中国政治学走向学术化和科学化的努力。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利民以海道测量局的设立和发展为中心,考察近代中国水道测量事业的民族化进程。
    近年来,史学界对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的认识逐渐加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玉认为,国民党虽力图革新北洋政府的政治弊端,却“矫枉而益枉”,重蹈践踏民权的覆辙。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翔探讨国民党的“党军体制”在权力内耗和人际纠葛中发生变异的过程,揭示了国民党“党治为表,军治为里,人治为实”的制度特点。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翁有为对国民政府时期县政治理下的乡村和农民进行综合考察,对全面抗战前所谓“黄金十年”之说提出质疑。
    与会学者还探讨了近代中国的改革和革命。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珍德分析清末新政对于乡村的影响,指出新政瓦解了清政府的社会基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振武和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刘大禹分别探讨了清末地方官制改革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行政机构改革,分析了影响改革的制度和社会因素。
    近代中国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之中,内政长期受到战争和外交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认为,抗日战争强化了国内的民族主义,但没有改变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趋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潮龙起考察了战时国民政府对美国华侨堂会的动员,分析了侨务工作对激发华侨参与抗战的积极影响。(肖自力 赵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