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只有个别学者在讨论,截至2006年,影响主要在学术界。2007年以来,这一思潮在我国迅速扩散,2009年至2013年达到高潮,2014年起遭到有力反击,不良影响消退。此间的讨论由学术殿堂登陆报刊、网络,经过互联网的发酵传播,迅速演化成一股社会思潮。受西方的影响,讨论的内容也逐渐偏离了原来的学术轨道,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指向和目标诉求。 一些人公开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必须承认“普世价值”,并要以“普世价值”为尺度,跟国际上的主流观念接轨。还有人把“普世价值”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认为“在当代中国,坚持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真正坚持追求人类的普世价值”;或是反对否定“普世价值”,危言耸听地批评“一味强调特色而拒斥普世价值,不尊重人类社会共存与发展所需的共同评判标准,失去的是作为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毫无疑问,我们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吸收世界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国际潮流。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全不同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我们所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所说的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前提下的自由,是同纪律有机统一的自由;我们所说的法治,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西方的“宪政”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同实质上是西方价值观的“普世价值”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认为这是办好党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党校的灵魂。自觉抵制“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侵袭,理应成为党校落实“党校姓党”原则的一项重要要求,贯穿在党校的教学科研等一切活动中。不仅如此,全国教育战线、科研院所以及宣传思想部门也要敢于并善于对错误思潮说“不”,积极主动地亮剑发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和精神家园。 (本文系北京市教工委专项研究课题(JGWXJCZX2014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