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战的特殊表现形态在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团结抗战,它是由两个政党领导的两支军队形成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而展开的人民战争。 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反法西斯国家都运用了游击战术。然而,只有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和领导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能量最强的游击战争。毛泽东同志独具慧眼地把游击战提升到了作为克敌制胜法宝的战略层面高度,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位西方记者为此写道:“中国的游击区开展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众动员和群众教育。领导这种运动的游击区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壮大,是因为它们赢得了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衷心拥护,成万的青年农民已经为这个很少为外界所知的斗争献出了生命。这个战斗地区具有中国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最民主的制度。” 广泛开展和迅猛发展全民持久的游击战争,是开辟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的敌后战场的必然逻辑。发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是我们党改变民众无组织状态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唤醒大众民族意识的最好抓手。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其战略价值在于:一是收复失地,重拾民心,建立政权。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收复了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土。二是不断提高战术技能,为战略反攻积蓄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抗战特有的正面战场与正规战同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两者并存、相互配合的战略新格局,呈现出东方主战场特殊的战争景观。 关于东方主战场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问题,现在仍有较多争议。在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的抗战爆发之际,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并没有拿出全体民众和各党派认可的抗战方针。是谁最早组织和动员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共产党。是谁最先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之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中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是谁精准把握抗日战争规律,精确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略总方针?仍是中国共产党。是谁捐弃前嫌、放下深仇,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抗战大业为先?还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战略方针,我们的抗战道路势必更加曲折、局面势必更加艰难。纵观抗日战争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表现出更强的把握全局、引领战略的政治领导力和政治判断力。 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虽然在抗战初期表现积极,但在战略相持时期,国民政府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整个抗战期间,共产党从未产生过投降念头,也从不与日、汪私下勾结,始终高举抗战到底的大旗;而国民党政府内部却不一样,既有不少亲日派,也有一些投降派,且日、蒋、汪在反共这一点上,却是惊人的一致。为此,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坚持三反对”(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还公开揭露了蒋介石与国际绥靖势力企图牺牲中国远东的慕尼黑阴谋。即使在“皖南事变”那样重大危机的关头,共产党仍以团结合作的大局为要,决不做亲痛仇快的事情。正是由于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使蒋介石欲投降而不敢投降、欲妥协而不能妥协。从这个意义审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就更为鲜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