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日本右翼学者的错误观点 为了捍卫历史真相,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我们必须以扎实的研究驳斥日本右翼学者的错误观点,深化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认知。 第一,“卢沟桥事变”早有预谋,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既定步骤。1927年,日本外交大臣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了以解决“满蒙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东方会议”,会后将会议内容以奏折的方式报告日本天皇,其中明确表示要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攫取我国东北不是其最终目标,“征服满蒙”也只是其“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彻底落实“大陆政策”的必经过程,“剩下的问题,只是选择一个发生于什么时间和地点的‘事件’为借口来加以实施了”。“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原因与“柳条湖事件”极其相似,都是以“士兵失踪”、“中方放枪”、“故意破坏”等理由制造摩擦,继而借机扩大事端,直至达成其目的。因此,“卢沟桥事变”并不是偶发性事件,而是日本早已谋划好的侵略事件。 第二,日军首先挑起事端,“第一枪”问题无需争辩。战后日本学界在探讨“卢沟桥事变”战争责任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引发事变的那几声枪响,“卢沟桥事变”就可以避免。实际上,所谓的“第一枪”问题只是在战后被提出来用以帮助日军躲避罪责的借口。从日军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侵略战争的责任都应由日方承担。日军之前的一系列挑衅行为都是“‘七七事变’的前奏”。时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巴勒托(David D. Barrett)在战后曾表示,“七月初宛平附近日本军举行的夜间演习,是故意挑拨的”。日本历史学者吉冈吉典也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核心不是谁开了第一枪,而是日军之前不断增兵,并且不顾中方抗议在卢沟桥附近反复举行夜间军演的挑衅行径”。因此,“第一枪”的问题无需争辩,日本在事变前的各种战争挑衅行为才是直接原因。 第三,日本右翼学者诬陷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证据”纯属子虚乌有。日本右翼学者将“卢沟桥事变”诬陷为是“中国共产党所为”,“幕后主谋”是刘少奇。中村粲较早提出这种观点,并指出其观点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出版的《卢沟桥事变风云编》(实际书名为《卢沟桥事变风云篇》,笔者注)一书。中村粲指出,书中写明了张克侠受刘少奇派遣进入二十九军,并且策划了对日战争。我们仔细研读了《卢沟桥事变风云篇》一书,在该书中只查阅到了张克侠被派遣到二十九军工作等客观事实,却没有中村粲所说的“筹划与日本进行战争”,“并与卢沟桥事件有关联”等信息。因此,中村粲的观点纯属捕风捉影,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在“卢沟桥事变”80周年来临之际,全面分析日本各方学者观点,特别是从学理上深入批驳日本右翼学者的错误观点,既是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告诫世人历史不容篡改,我们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