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丝绸之路:人类携手合作的创举(2)

http://www.newdu.com 2017-09-11 光明日报 杨共乐 参加讨论

    在中西陆、海两道开通之时,有许多中国的商品随使者输往西方。据中国的正史记载,从陆道西去的使者常“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从海道西航的译使也携“黄金、杂缯而往”。由此可见,丝织品和黄金是出访人员必备的物品。
    丝织品之所以成为使者出访时首选的重要物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是桑蚕的故乡,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又是唯一掌握养蚕技术的国家。根据传说,我国“养蚕取丝”的发明者为黄帝元妃嫘祖。她教民育蚕,治丝蚕以制衣服。考古发掘也表明:大约在距今约6000—56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养蚕取丝”的技术。著名学者夏鼐先生曾指出,至迟在殷商时期,我国已能“充分利用蚕丝的优点,并且改进了织机,发明了提花装置,能够用蚕丝织成精美的丝绸”。此后,此项丝织技术不但没有失传,反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又有新的改进和发展。
    《史记·大宛列传》有言:“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其地皆无丝漆。”实际上,不但当时的安息国无丝,就是安息国以西的罗马也不产丝,所以中国的丝绸一直是罗马贵族身份的象征。为获取丝绸衣料,罗马人不惜远赴赛里斯,正是“靠着如此长距离的谋求,罗马的贵妇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耀眼于公众场合”。老普林尼坦言:“据最低估算,每年从我们帝国流入印度、赛里斯和阿拉伯半岛的金钱,不下1亿塞斯退斯。”在罗马,不但有销售中国丝绸的丝绸市场、丝绸商人,而且还有丝绸加工地,丝绸交易的价格曾一度与黄金相等。
    随着丝绸西向输出,我国的养蚕织绸技术也不断西传。公元5世纪时,中原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法已传至和阗;到6世纪的查士丁尼时代更跨越国界传到了罗马的东部世界。从此以后,“在罗马的土地上也能生产蚕丝了”,西方对中国丝绸的依赖逐渐消失。
    历史表明,在中国的汉代,亦即西方的罗马共和晚期及帝国时期,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以丝绸为重要交易物的陆、海大道。19世纪以后,这两条大道被分别冠之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总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终点在罗马。中亚、南亚、西亚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海、红海、地中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过之海,而印度洋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跨之洋。丝绸之路的开启,既拉近了亚欧各国各地区间的距离,密切了沿途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又加强了沿途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大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这一意义来讲,丝绸之路是世界的奇迹,更是人类携手合作的创举。
    (作者:杨共乐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