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单檐歇山式琉璃古建筑维修要点

http://www.newdu.com 2017-09-18 《中国文物报》 全跃栋 参加讨论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四碑楼是清永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1661年。针对房盖最近的两次维修分别在1999年和1981年。1999年只对屋面进行了大修,木基层只更换了部分飞椽和折度以下的檐椽和望板。1980年,文物部门对屋面进行了拆除、新作,但是没有大范围更换木构件,而是采取拼补、挖补、墩接等方式,对部分腐烂构件进行了处理。根据史料记载,最近一次的全面修缮是在1938年,由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从自己工资中拿出2.9万帑币修缮的,所以四碑楼目前存在的绝大多数柱、梁、檩、坊等大木构件为80年前更换的。
    本文所述的维修工程于2015年上报立项申请,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工程于2017年5月15日开工,预计竣工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
    拆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将拆除的瓦件分类标号,有序堆放。标号分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便于判断哪些瓦件还可以用,哪些瓦件彻底破碎,可以在第一时间记录缺失的瓦件,立刻订购、烧制,不耽误下一步施工;二是马上修复可黏接的瓦件;三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原位置瓦件,提高劳动效率。
    其次要注意将拆除的木构件分类标号,有序堆放。木构件之所以也要标号、分类,一是因为每个建筑的脊檩、金檩、檐檩规格都是一样的,但是彩画内容区别很大,如果不进行标号,很有可能因为规格一样导致在复位时放错位置,造成彩画错位;二是古建筑的翘飞椽十分独特,每个角有9+9根,每根长度、倾斜角度都不一样,如果不留下原飞椽做样子,重新制作十分困难,在上房安装时也会浪费大量人工。
    此外,还要对更换掉木构件的彩画进行描铺、画样,以便在新制作的梁、檩等部位原样恢复彩画。
    如何保护不需要维修的部位
    搭建脚手架需要注意的问题
    搭建脚手架时,注意不要将铁质脚手杆底部支撑在台明石条上,一定要垫上方木或石块;横拉杆不能直接接触建筑物墙体,和建筑物墙体距离过近时,要在铁杆头做保护性包裹,以防止脚手架摇晃时伤害到建筑物墙体。
    拆除房顶残渣期间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
    古建筑的屋面除了残破瓦件,还有黄泥背、护板灰、青灰背等,残渣特别多,在下房时即使再注意,也有可能砸到房下的地面砖和台明石条,特别是清永陵的石条券门还有坐龙等石雕彩绘,必须提前对石条、石雕和地面砖做木板全铺等硬性铺垫保护,防止被砸伤。
    彩画的保护
    一般施工不可能将所有带彩画的木构件全部拆除和维修更换,对于要保留的构件特别是有彩画的部位,要进行特殊保护。彩绘除了怕硬伤,最怕污损,甚至清理过重的灰尘都是个难题,所以必须在施工前将所有彩绘用塑料布或无纺布等进行全面严密包裹,用胶带缠紧搭头,包裹后在上部用硬木板遮挡,不仅仅要防止砸伤,还要防止渗漏水,不能透灰。
    避雷设备、消防烟感设备等原有设施的保护
    对于避雷设施,主要是做好轻拆、慢卸。拆卸避雷带时尽量不要弯曲,不要改变原来形状,宁可多占地方保存,也尽量不要折叠存放。对于监控、消防烟感器等设施,最好找专业人员来拆卸。拆卸前做好拍照、记录,并在设备运行记录上登记,找主管领导签字同意。
    暗柱、檩子的修补
    暗柱墩接
    暗柱墩接方法,按照罗哲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规定,可以用三种方式:一是柱脚腐烂10厘米以下的,可以用石块墩接,也叫石墩;二是柱脚腐烂不超过五分之一、一般腐烂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可以用混凝土墩接;超过五分之一的,要用同样尺寸的木柱墩接。
    墙体内木墩接一般都采用巴掌榫的方式,因为暗柱的上部未腐烂部分依然在墙内镶嵌,所以很难采用抄手榫、螳螂头榫的方式墩接。用巴掌榫方法墩接前要注意涂刷防腐涂料,榫卯归位后要用两道铁箍加螺丝杆加固。最后一道工序是在柱脚与基础石条之间加塞铸铁片,最好用两块铁片,借鉴木构件“打牮归正”的方法使柱体上抬,让墩接后的柱子整体更加牢固。
    檩子的墩接
    一般的脊檩、金檩腐烂后是不能墩接的,因为这些檩整体都是承力点,肩负着上部所有椽、望板、灰背等的重量。但是檐檩不同,它搭在墙体正上方,下面不仅有墙体、檐柱,还有斗拱等分担重力,所以檐檩是可以分段墩接的。在墩接檐檩时,要注意搭接方式,一般不用抄手榫、巴掌榫,而采用最简单的疙瘩榫的方式,但榫头插入部分要尽量加长,不能少于40厘米,而且必须将墩接点设置在斗拱坊的正上方,这样才能将承重力分散,使两段木件尽量结合均衡受力。墩接时注意在榫卯结合部位加注白胶,墩接处也可以加铁箍固定。
    特殊修补——拼镶补缺
    彩画是古建筑魅力的展现,但是很多彩画,即便再完美地恢复,也不可能达到原有效果。能保留的旧彩画尽量保留,这是所有古建工匠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四碑楼维修工程中,针对腐烂严重、需要更换的金檩,我们对上面的彩画采取了一种古老的维修方法——拼镶补缺法。所谓拼镶补缺法,就是将腐烂金檩上可以完整切下的一部分,整体顺裁下来,再将新作金檩按裁下旧彩绘金檩的尺寸裁下同样大小一块,将旧金檩贴补上去,中间加胶,根据长度用不同数目的暗钉加固,这样就把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彩画保留了下来。
    在此次维修中,我们还在老角梁、仔角梁、挑檐桁和个别椽子等部件上,大量使用挖补的维修方式,即将木件中间腐烂的部位掏空,砍至未腐烂部分,再将新木件加胶镶嵌其中。在角背维修中,发现内侧带彩画部分保存很好,但外侧无彩画部分腐烂严重,我们采取了邦补的方式进行修复,即将角背从中间立面一切两半,保存彩画部分,外部用新木料补上去,中间加注白胶,很好地解决了“修旧如旧”的问题。
    防水材料的使用
    对于目前古建筑防水的做法,笔者存在很多疑惑。清永陵的四碑楼维修方案设计方为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在原设计中,工程部设计防水方法为:护板灰+SBS改性防水材料+黄泥背(6厘米)+青灰背。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将SBS改性防水材料删除,要求用纯古建做法,设计方后将方案改为:护板灰+黄泥背(12厘米)+青灰背。
    就此问题,笔者查阅了北京故宫的古建筑维修档案,发现故宫的绝大多数古建筑还在使用铅板防水。笔者又咨询了曾参与沈阳故宫维修的大连古建公司技术人员,他们介绍说,沈阳故宫的古建筑传统防水材料,也是厚度约6厘米的铅板。他们在维修中发现,有的建筑铅板保存很多,有的保存较少,数量参差不齐,应该是在历次维修中逐步清除了铅板。我进一步询问他,维修中发现铅板后建设方有什么指示?他说建设方要求将铅板拆掉、清除。根据清永陵退休的老所长讲,防水材料使用铅板的现象,在清永陵启运殿的维修中也发现了。
    在罗哲文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中,针对防水做法,是这样描述的:“(护板灰)处于隐蔽部分,允许用新的防水材料代替。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望板上线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后铺二毡三油防水层。”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针对古建筑防水,大家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既没人提倡恢复铅板的使用,又不让使用新型防水材料,拙以为罗哲文先生提到的做法值得使用,既然不用铅板了,就应该允许使用二毡三油防水材料或者更简便有效的新型防水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