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谥号大有文章。啥叫“元妃”?按照清朝典制,指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位正妃。而宸妃却并不是皇太极娶的第一位正妃,在她之前,有钮祜录氏(后被追封为元妃)、乌拉那拉氏(追封为继妃)、孝端文皇后等,封海兰珠为元妃,足以见皇太极对她的深厚感情。至于“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在清代妃子的谥号中那是绝无仅有的,一般没有这么多字。 宸妃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病故于关雎宫,有史料记载,说她死后第二天,她的棺木由盛京皇宫东侧门出宫,被送到了城北地载门外五里的地方,安奉于临时搭建的芦殿之内。出殡的时候,皇太极亲自率领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的各级官员送葬,还有各个固伦公主、和硕福晋、和硕公主、多罗格格等,千余人的送葬队浩浩荡荡,哀声遍天,一直到了墓地所在。在宸妃死后三天,举行了火化仪式。 ![]() 网络配图 此后宸妃的骨灰罐在芦殿暂时安放了两年之久,等到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举行仪式正式埋入了地宫。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疾病缠身、命不久长了。他没能亲眼见到爱妃被葬入地宫,只能派大臣代替自己前往。半年之后,皇太极驾鹤西去。 据记载,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宸妃墓祭祀频繁,每月进行月祭,每年清明和岁末都举行大祭,朝鲜国王还专门派太监送来香烛礼物致祭。皇太极每次路过地载门外五里宸妃安息之地,都要痛哭失声、下马伫立,久久不能自己。 一位妃子,能够得到皇帝的真心爱恋,能以26岁年纪嫁给皇帝却不失宠爱,能在死后得到皇帝的眼泪和深深怀念,在清代历史上恐怕只有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之妃董鄂妃能够媲美了。 太宗于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在清宁宫与世长辞。昭陵也因此开始修建,为了安葬众妃子,不久,在昭陵陵寝西边修建了妃子园寝。 而宸妃究竟有没有归葬妃园寝官书上根本没有记载。但清史专家李凤民认为,此事“颇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其一,若宸妃墓依然在地载门外原地未动,那么按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称为“园寝”,肯定要按照园寝制度增建一系列建筑,然而,史书上根本没有查到地载门外五里有宸妃园寝,这表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载门外了。 其二,按照明清陵寝制度,凡是比皇帝先死的妃子,一般不单独修建妃子园寝或者后陵。宸妃也应该一样,这样才能解释宸妃墓从地载门外五里消失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