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唐朝 >

苏味道

http://www.newdu.com 2017-09-28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苏味道出生赵州栾城,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文章四友”之一,代表作《苏味道集》《正月十五日夜》等。苏味道20岁中进士,为官时为了明哲保身处事模棱两可,故而被称作“苏模棱”,因其阿附于张易之而被贬,最后死于任所。苏味道多咏物诗,诗风清正挺秀,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
    人物生平
    苏味道(648-706),赵州栾城(今栾城区苏家庄(即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史部侍郎裴行俭爱其才华,恰逢征讨突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孝敬皇帝妃之父裴居道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元年(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则天闻听,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
    圣历(698-700年)初复用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为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赐冀州刺史。苏味道入阁擅长奏章,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著作有《苏味道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0首。卒后衣冠冢葬栾城西北9公里,时值一风水宝地,后因获鹿县(今鹿泉区)简良崔氏家族守冢,至今形成村落,因葬苏味道于此,顾名“苏丘”,为避讳孔丘,改名苏邱,即今之苏邱。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为其后裔。
     苏味道号什么
    传说他刚任宰相时,部下人向他请示:“现在有很多急事,大人您看怎么办?”他不置可否,只是用手摸胡床即交椅的棱,遇大事都这样不拿主意,不做决断。因此,当时的人给他取了“模棱宰相”个外号,又称“苏模棱”。
     苏味道苏模棱
    苏味道入阁擅长奏章,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武则天当政时期,苏味道三度拜相,居相位9年。他熟悉典章制度,上朝言事从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但他出任宰相数年,为明哲保身,只是一味地屈从附和、取容于世、察言观色,从不多说话、乱说话。他曾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摸棱以持两端可矣。”也就是说,做事不可决断明白,要是意见表达得太清楚,万一出点错误,就会让人抓住把柄,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模棱两可、含含糊糊。因此,当时人送他个外号,称之为“模棱宰相”,故又有“苏模棱”之称。
     苏味道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苏轼是苏味道的后裔。
    苏味道的儿子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