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在住宅大门前摆放两尊石狮,以镇宅护院,这种习俗沿袭至今。 那么,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种用石狮子做守门神兽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唐朝时,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都城,政府规划了“坊”——相当于现在的街区——作为住宅区。坊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坊门一般制成牌楼式,并在上面写上坊的名字。坊柱由一对大石块夹着,以防风抗震,固定坊门。  网络配图 为了避免石块的生硬单调,能工巧匠们就在上面雕刻了狮子、麒麟等瑞兽,既美观实用,又寓意吉祥。这应该就是用石狮子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后,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大户人家为了体现自家的声势,就参照坊门的样式加以简化,树立了门楼。而坊门旁的夹柱石,就演化成了守门的石狮。元代,看门的石狮子由豪门大户走向民间,并相沿成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