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8 日,收到了吴正光先生委托陈月巧同志寄来的《五彩黔艺话生肖》一书,欣喜不已,那大方的开本、精美的装帧,令我爱不释手。 捧起来拜读,果然还是吴老的一贯的写作风格,朴实生动,简洁明快,视角独特,言之有物,可读性强。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增长民族文化知识,还让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同时,在字里行间,我还读出了吴老对民族文物和民族文化的一片真情,还有他对年轻的文化人的真情提携。 《五彩黔艺话生肖》的另外两名作者陈月巧和张春,都是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青年,陈月巧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张春是大学英语老师。前者供职于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任馆员。她出资办了一家非营利性质的公益博物馆——“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出贵州民族服饰。吴正光先生为了进一步辅导陈月巧对民族文物的研究,建议利用她收藏的民族服饰,拍摄一些照片作插图,突出“生肖文化”的内容,编纂一本介绍与该馆藏品有关的图书,取名为《五彩黔艺话生肖》。这是这本书的发端。这本书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吴正光先生已年届八十,我和他相识相交,要追述到1984 年。当时,我在贵州省丹寨县文化馆任馆长,他给我们一个民族村寨的调查课题,我带调查组下到苗寨“大簸箕”,吴正光先生抽空亲临指导。他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工作的狂热劲头深深打动了我。《大簸箕民族村寨调查报告》印出来后,成为开展贵州省民族村寨调查的样板。 1986 年,我调到黔东南报社任编辑部主任,1993年,调任《凯里晚报》总编辑。工作岗位变了,却仍然和吴正光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在他带领下,体验了雷山县郎德苗族村寨调查、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的修复、黄平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的筹建等。我敬佩吴正光,既有友情,还因为他广阔的民族文化视野。 我退休后,跟吴老仍然保持密切联系。于是,就不断收到他关于民族文物、民族文化的著作。十八大以来,吴老(笔名“巴娄”)出版的著作有《贵州抗战史迹巡礼》(2013 年10 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带你进博物馆·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三十年》(2014 年4 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带你进博物馆·周逸群故居》(2014 年11 月,文物出版社出版)。 当然,还要特别提到他的以下这几本著作: 2012 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屋里屋外话苗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为该书作序。该书以苗岭山区郎德上寨为重点,辐射介绍武陵山区、月亮山区、乌蒙山区等地典型苗族村寨的自然环境、村寨布局、苗族人生活及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为读者了解苗文化的原生地打开了一扇窗。 2013 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进侗寨》,记载了作者数十次深入侗族村寨调查的情景。他每次走进侗寨,都作了记录。他从中挑选了时间较长、目的明确、意义重大、成果显著的十次,系统整理成书。“增冲鼓楼”、“地坪风雨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也已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侗族村寨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本书辑录几十年来的侗寨调查日记,是实实在在的侗族民俗调查实录,跻身于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 2015 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喝喜酒》,生动地表达了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对家族繁衍兴旺的期盼。该书以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三个人口较多的民族为例,向读者介绍少数民族婚礼。将多彩贵州高原的村寨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婚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为读者提供了贵州民族文化大餐。 2016 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遗产·乡土建筑·镇远》。镇远在历史上,不仅是县城所在地,还是府、道所在地。老城区仅有三平方公里,竟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涵盖城墙、屯堡、关隘、古道、牌坊、桥梁、渡口、码头、泉井、衙署、监狱、佛寺、道观、神庙、祠堂、书院、学校、文庙、宝塔、楼阁、亭台、会馆、戏楼、民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依山就势而建,贴壁凌空而立,将亭台楼阁、藤萝古树、危崖溶洞、石桥溪流融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人称“山地建筑博物馆”,文物部门用其建立“贵州民族建筑博物馆”。还介绍了博物馆展出的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瑶族的居住文化。 再就是2017 年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彩黔艺话生肖》了。 阅读吴正光先生的作品,不仅赞叹他广博的文物知识和民族文化知识,还被他饱满的真情所打动。他热爱祖国,热爱兄弟民族,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年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正因为满怀真情,便有处处风景。所有的美丽风景,都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本本出彩而又厚重的民族文化著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