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沈万三的第一桶金故事至少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冒险的商人。从古到今,这是任何一个超级富豪必备的个人素质之一。当别人散财求平安的时候,他反其道而行,相信富贵险中求。 有了第一桶金,就有了以后的首富。沈万三走多元化的企业经营之道,其中最来钱的生意有两种:放贷与外贸。 传说朱元璋曾给沈万三一文钱,让沈帮他钱生钱,每日翻番,以一月为期。沈毫不犹豫接了单,回去越想越不对劲,姓朱的把我当猪头吗?1,2,4,8……一个月下来,天文数字啊。 这个事同样不靠谱,但可以说明高利贷是沈万三商业帝国版图的主业之一。 明人笔记《云蕉馆纪谈》记载,沈万三“变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可以看出,沈万三登顶富豪榜,最主要还是靠海外贸易。当然,他不像前首富王健林,他不做海外投资。 元朝鼓励海外贸易,沈万三踩到政策的关键点,从而享受了政策红利,定一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 1356年,张士诚攻占苏州。这个私盐贩子出身的新霸主,知道外贸的重要性,设立市舶司,继续元朝的开放政策。沈万三家族从财力上支持张士诚,换取政治上的靠山。这名老资格的“海贾”在张士诚统治苏州的十余年间,稳坐富豪榜首席。 但这也为朱元璋上台后沈万三家族遭受打击埋下伏笔。 ![]() 网络配图 2 朱元璋最终赢得天下,沈万三在政治投机中押错了宝。 明朝肇始,沈万三方才凭借老干部的敏感意识到,曾经支持朱元璋的死对头,现在成了洗刷不掉的“历史问题”。他的第一反应是,必须马上重新站队,向新主表示诚意,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触及灵魂,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多种史籍记载,进入明朝,沈万三家族积极助饷犒军,协助朱元璋营建新都城。各种紧跟新主的节奏,但求博得一个政治正确。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对富豪怀有天然的仇恨心理。再加上自元末以来,江南士绅富豪对明政权深怀芥蒂,以致朱元璋曾无奈感叹:“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我为天子,此邦呼为老头儿。”江南地主富豪此前宁可拥张而不愿站在朱一边,双方关系紧张。 最为关键的是,朱元璋不是大度之人,而是气量狭小的君主。沈万三们的财富保续,因此大成问题。 沈万三能够与权力进行交易的,除了钱,还是钱。他以商人的精明,希望重复前朝的致富故事。 作为首富,沈万三曾组织两浙大户主动纳税献金,用于新王朝的日常开支。朱元璋修筑南京城,沈万三以一家的财力承担了三分之一的筑城任务。 为了进一步表达诚意,这个富可敌国的首富主动提出要给朱元璋的军队发饷。朱元璋反问他,我有百万军队,你发得过来吗?沈万三回答,每人发一金,没问题的啦。 就在犒军这件事上,沈万三犯了政治大忌。天子的军队又不是国家足球队,岂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劳军发饷? 萧何当年拿出自己家里所有的财产资助军用,刘邦很不高兴。萧何不得不多买田地、贪小便宜,引得沿路都是告状的老百姓,刘邦才放心下来。 沈万三要是多读点历史,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可惜啊。首富也要多读书,多学历史。 总之,朱元璋暴怒,说沈万三是乱民,要把他拉出去砍了。 马皇后赶紧劝谏,说一个人富可敌国,这个社会仇富的人多了去了,上天自然会灭掉他的,不用你亲自动手啦。 最爱君插播一句,马皇后这句话绝对是大真理。从古到今,我们社会就在崇拜财富和仇视富人的怪圈里打转,几千年都出不来。一个首富诞生了,大家都膜拜叫好;同样一个首富倒下了,大家还是拍手称快。 朱元璋听了老婆的话,没杀沈万三,将他流放到了云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