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述略(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物报 陈飞 陈昊 于梦思 参加讨论

    
    宜红古茶道与宜红茶的研究
    宜红古茶道是武陵山区东北缘连接五峰、鹤峰和石门三县的一条重要的贸易与文化线路,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宜红茶的起源、宜红古茶道和宜红茶的价值、宜红古茶道文化遗产对万里茶道的支撑作用是深入万里茶道研究重要举措。
    对于宜红茶的起源,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讲师黄祥深通过梳理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考证。1933年前后,湖北省银行多次带领茶商和制茶技工来渔洋关开设茶号,并将红茶定名宜红茶;1943年,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指出湖北西境之宜昌、宜都、长阳、五峰、鹤峰,及湘西之石门县等地,出产中级红茶极多,以宜昌为其集中地,因称宜昌红茶区,略称宜红区。
    对于宜红古茶道及宜红茶的价值,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员邓辉认为,宜红茶作为载体,依附于茶源地及道路。茶叶远销路上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的统一。作为土家族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宜红茶与茶源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促进民族区域文物古迹与景观保护、文化内涵保护的重要窗口。
    在宜红古茶道文化遗存方面,石门县博物馆龙西斌馆长以石门县为例,列举了古茶道、茶号、茶仓、客栈、骡马店、碑刻、渡口、码头等文化遗存类型。他提出,古茶园为宜红古茶道奠定坚实路基;古茶庄为宜红古茶道提供发展动力;茶文化为宜红古茶道拓展历史时空;宜红古茶道为万里茶道输送源头活水。五峰县政协叶厚全从渔洋关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渔洋关作为湘鄂西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是宜红茶的生产技术中心、贸易中心、运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心。
    容美茶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鹤峰是重要的茶源地,历史以“容美茶”著称于世。作为明清时期容美土司的生息之地,鹤峰现存有承载着容美茶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实物遗存和文字资料。部分学者依据这些实物遗存和文字资料探讨了容美茶的贸易形式、衰落原因、内涵价值等问题。
    对于容美茶的贸易形式,鹤峰县博物馆馆长柳洪涛认为,明、清土司时期,容美土司把茶叶的对外物资交流和贸易作为获得财富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外贸易来换取土司统治阶层的富贵生活以及满足土民对盐、铁、布等物资的渴求。以茶叶贸易为引,容美土司通过进贡来表达边地民族对王朝的臣服,通过民间贸易来获得土司的生产生活资料。并以“茶叶之路”为基础,大力引进内地的戏曲、艺术、文学、工艺、信仰等文化,促进了土、汉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对于容美茶衰落的原因,三峡大学期刊社副编审赵秀丽认为,改土归流后,朝廷引导民众大力发展农桑丝织业,茶园大量萎缩;官府对茶商征收重税,消优惠政策,茶叶交易量也迅速萎缩。容美贡茶的独特地位被取消,成为汉地普通民众与中等阶层消费的产品。清末,广东商人改容美茶的绿茶为红茶,大量运往汉口,远销海内外。从此容美地区成为“宜红茶”的主产区,而容美茶则产量逐年下降,甚至销声匿迹。
    对于容美茶的价值,鹤峰县申遗办公室向宏理认为,容美茶的往来贸易,推动了土家族和汉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促成土汉民族融合的物质与文化的纽带。容美土司茶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饮用价值,对容美茶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对西南边远地区稳定和各少数民族和谐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