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别具一格的戏剧——布依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吴晓梅 参加讨论

    布依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他们不断的汲取和学习外来的文化。布依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舞蹈、民间文学、说唱“戈比戈问”等成为滋生布依戏的“土壤”。布依族是一个信仰多元的民族,布依戏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布依族人宗教信仰的影响。这些都凸显出布依戏的另类性,即有别于传统的戏剧,与傩堂戏、地戏、变人戏、阳戏、哑面戏等等一样是以文化仪式述求为主的戏剧。
    布依戏最初产生的时间不详,但是有史料记载,它形成于清朝乾隆初期。在《布依族简史》中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册亨州同的秧坝和普安州判(今兴义)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以后推广其它地区。”在《兴义府志》、《册亨县志》、《册亨县文物志》记载中都提到布依戏。在雍正五年(1727),滇黔桂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南盘江为界,割广西西隆州之江北地归黔,设永丰州,以世亨、剥弼、罗烦、龙渣4甲,本州半甲和岜皓半甲设置册亨州同。岜皓半甲辖岜皓亭(今安龙县万峰湖镇)、巴结亭和者安亭(都为今兴义市巴结镇街上),于清嘉庆二年(1797),兴义府从册亨州同收回由府亲辖。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清朝乾隆时期的60多年(公元1736-1795)册亨州同所辖本州半甲之江边亭之央右寨、八达寨、打言,以及岜皓半甲之巴结亭和者安亭,开始编演布依戏,以后推广到其它地区。现在布依戏主要分布在册亨、贞丰、望谟、兴义等地。
    布依戏,过去叫“土戏”、“欢戏”,布依语称“谷艺”。一般不搭戏台,而在平地上表演,因此而得名。因地方的不同叫法也不一样,过去有的地方叫“板凳戏”,有的地方叫“布依彩调”,有的地方叫“八音坐弹戏”,随着1953年冬布依族名的确立才称为布依戏。布依戏都是由民间的戏班自编自导自演。在流行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寨有一个戏班,也有几个寨子合组一个戏班的。一个戏班大约32-36人,取其双数,意在“双喜”,戏中演员均有分工。布依戏的行当分生、旦两类,已具有“三旦七生”的雏形,即小旦、老旦、武旦、小生、老生、文生、武生、大王(净)、差官、小丑。“三旦七生”基本上按照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征进行划分。年轻女性为小旦;老年妇女为老旦;会武艺女子划为武旦。中青年男性,且品貌端正的划为小生;年纪大的男性划为老生;知书达理的青年、中年男子划为文生;会武艺的中青年男性划为武生。大王(净)行,泛指性情暴躁(有的兼有武功的),长相奇异,落草的山大王等男性。因此,生角台步潇洒、大方;旦角妩媚、稳重;丑角三步一转身,诙谐滑稽;武将、大王则动作较大,跳斗激烈。
    从美学的视角,唱腔中,融入八音座唱、布依民歌、花灯、彩调等腔调形成了“起落调”、“喊板”、“浪哨腔”、“苦调”五种唱腔。调式上,使用民族五声调,即宫、商、角、徵、羽,其中宫、徵、羽三个调最常见,应用最广泛。乐器上,使用牛骨胡、牛角胡、葫芦胡、无膜笛、勒浪(布依语音译,勒指唢呐,浪是指一种让人向往、倾慕魅力,可直译唤醒情人的小喇叭)、类(布依族独具特色的一种打击乐器,形似中空的圆台,用牛皮将小口蒙面。)等伴奏乐器。其中,布依族还把牛骨胡称为“公胡”,葫芦胡称为“母胡”。因此,布依戏是具有鲜明布依族民族风格的艺术。
    它不仅具有艺术的美感,还是戏剧的一种演化,而且融入布依族的宗教习俗,形成了现在的一套比较固定的传统演出活动程序。这些程序包含着乡村戏剧的“习俗演出”和“仪式演出”。下面就一一介绍我在田野调查期间看到这些“仪式”。
    开箱。“开箱”是演出前把布依戏演出的服装和道具从“戏箱”里取出来的一种祈神仪式。头年演出结束之后,艺人们便把演出时穿的服装、道具封存在一个特定的柜子里面,柜子是用符贴起来的,平时不能随便乱动,只有等到每年正月要开始演戏的时候才由戏师通过一个仪式后,把符撕掉,然后开箱,把演出的服装、道具取出,布依戏演出开始。在撕掉符咒前,戏师需要念咒语。戏师手里面拿着一张写着咒语的纸,将手放在封箱的符纸上面,一边在符纸上画符,一边嘴里面不停的念着咒语。旁边的人只能看到他的手一直在符上比划,但是具体内容只有戏师自己知道。戏师念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说的是如果说出声音就不灵。
    敬老郎。“老郎”可以译为祖师,“敬老郎”即为敬祖师。布依戏班搭好戏台,挂好幕布,一切准备就绪,在幕后设案安放“老郎”面具,摆放酒、香蜡纸烛、公鸡等贡品。乐师在旁边伴奏,戏师抱着一只鸡在戏台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进行祭拜,每个方位都会滴几滴血,每祭拜一个方位要敲一次铜锣,目的是祈求老郎保佑戏班演出顺利,在演出中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如演员生病、舞台倒塌等),戏班即兴旺发达。
    降三星。所谓“三星”即是民族民间中所尊崇的“福”、“禄”、“寿”,“降三星”在布依族文化中是这样解释的,天上的神仙也下凡至人间与他们一起观看布依戏,意味着来年平安吉祥。三星是以福星第一、禄星第二、寿星第三的顺序出场。当音乐响起,扮演者手持文书从幕后以八卦步步法出场。首先,禄星出场表诗:脚踏云彩步步开,万朵云脚飘下来。正是人间欢乐时,祝福老少安全怀。并说:“我是福星也”,祝福完后,走到戏台正中搭建桌子最高处坐下。禄星出场表诗:脚踏云彩步步开,万朵云脚飘下来。禄星送来五谷丰,人仙共游千百年。并说:“我乃禄星也”,祝福完后,走到戏台正中搭建桌子最高处坐下。最后,寿星出场表诗:脚踏云间风雪里,腰系攒丝双惠缘。面似桃花常不老,寿比南山万岁长。祝福完后,走到戏台正中搭建桌子最高处坐下。三人站成一条线共同祝福所有的人平安富贵,三星退场。
    祭社神。社神是当地群众信奉的主要神灵之一,在我的调查中,当地群众敬奉的社神就是一个大石头,这是布依族以土地为主的信仰,大石头就是信仰文化的外显符号。每天开戏之前有一个小生、一个小旦社神祭祀仪式。祭祀环节主要是在表演前,其程序为:小生的扮演者手拿酒壶,小旦的扮演者双手拿圆盘,盘内放置三个酒杯。通常社神祭祀神台搭建在戏台的正前方,祭台前插上戏班成员开台前放置的香火及三杯酒。小生、小旦拿着祭祀道具从台上走到社台前,向社神祈求来年平安,敬酒三回。
    打加官。布依戏中的打加官是开场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在表演时,由一人戴面具,身穿黑袍,收拿象笏出场。表演者分别在舞台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走“符步”,这样的舞台步为八卦步,与方位相对应,表示轻、拜、谢、安、宁的意思,以酬谢神灵为乡民消灾祈福。当相应的加官扮演者向五个方位拜谢致动作时,相应的加官词为:老者如青松之茂,少者似江水长流;读书者学业长进,名标金榜;贸易者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务农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事吉祥;任职者仕路广达,前途辉煌,富贵加富贵吉祥更吉祥,步步高升高升高高升。所有的祈福仪式完毕,演出正式开始。
    演正戏。演出前的所有仪式完毕,正戏才开始上演。演出的剧目繁多,如《武显王闹花灯·斩武》、《罗细杏》、《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剧目有传统剧目、移植剧目、现代剧目。这些剧目有的来自民间英雄故事,有的根据布依族生活中故事改编。通过表演仪式来呈现这些剧目。
    扫台。传统的扫台主要是演员扮演包公出场念白:“愿各位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后接念由前戏师流传下来的“扫台词”。由于布依戏班在传承中,不同的戏班师承不一样,扫台仪式也各不相同。在册亨县的板万村,扫台仪式也是非常神圣的,板万村人非常认真和重视,在戏台上演员鞠躬时,所有观看布依戏的村民全部起立,聚集在戏台前等待该仪式的举行。仪式开始后锣声响起,有人从戏台上向戏台下的板万村民洒米(是祭祀老郎米碗里的米),众人兴奋接米收起(这些人要米回家主要是喂家禽家畜,据说可以使家禽家畜无病无灾,繁殖很快),有人把米直接放入嘴里吃掉。同时,一声锣响,戏台上的所有演员迅疾脱掉戏服,就地扔在戏台上马上跑开。一个老人拿着一只白公鸡杀了,把血洒在戏台前的竹枝等地方,随后把鸡扔在戏台前,仪式结束。
    封箱。戏班演出完毕之后,把各种戏服、乐器等道具装箱封存,并贴上封条,点烛燃香,念封箱词。在板万村,该仪式杀了一只子鸡。主持仪式的是陆振光(是板万布依戏班第十一代戏师)。举行仪式时,板万村全体戏班人员30多人,全部站在戏服箱和“老郎”面具祭台前。此时演出用的所有戏服和道具一并放到面具前。将杀死的公鸡放在碗里摆放在面具前面,鸡的嘴处于张开状态,再用木盒子盛米,把小酒杯装满酒放在木盒子中,戏师陆振光拿着之前开箱写有咒语的纸念,念的时候依然没有听见声音,只是看到嘴不停的动。陆振光念完祭祀词,全部戏班人齐齐跪在戏服箱和“老郎”祭祀台前,磕头三次后起。之后,人们纷纷把戏服、道具一起放入箱子里,用冥币把箱子封起来。在封的过程中,戏师依然要念咒语,边念边贴“封条”。所有的东西封箱之后就不能再碰,要等到下一年要演戏时由戏师开箱才能把东西拿出来使用。
    整个仪式结束,看戏的观众也纷纷离开。在他们离席间眼中透露出几许期盼,盼望来年的布依戏。为什么布依族人对布依戏会有这种特殊的感情?在布依族人中,布依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供人欣赏娱乐。更为重要的是还寄托着布依族人的美好愿望,如祈求神灵的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以演戏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正如戏剧理论家刘彦君所说:“通过仪典服饰、仪典用语、仪典器具等外部符号,以及一整套完备而复杂的形体动作系列如跪拜、祈祷、献祭、歌舞等,来传达一种内在的精神信息。”也许这也是布依戏能够流传至今的缘故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