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不容忽视的“文化版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解放日报 顾学文 参加讨论

    三年前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第一次提出国际竞争格局不仅在地理版图、政治版图、商业版图展开,还有一个重要领域不容忽视——文化版图。
    《主流》是《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丛书的第一本。目前,该丛书已出版图书18本,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近日,最新“成员”《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也已出版。
    透过案例看到软实力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网络文化浪潮席卷全球,地球村俨然已成现实。与此同时,各国的文化疆界却日益泾渭分明。在如此复杂的国际文化竞争态势下,中国该如何应对,守住中华文化的阵地?又该如何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文化版图上有所发展?
    这套丛书,为我们如何建设和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看的第一本就是《主流》,书里举了很多例子,好像跟国家意识形态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软实力是多么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
    打破那些格式化的东西
    当今世界,有用地理、主权、边界构成的地理版图,有用LV包包、可口可乐、苹果手机“打”出来的商业版图,还有第三个——文化的版图。
    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文化版图经历了交流、交锋和对峙,疆域画了又改,改了又画。迄今为止,这个版图依然处于剧烈动荡之中,只要看看耶路撒冷,就能知道现实的冲突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如今,这个文化版图又加入了互联网元素。互联网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相信一种新的物种正在萌生。这个物种由互联网塑造,它代表了一种重构,记忆的重构、主体的重构、生活方式的重构、话语方式的重构,和社会形态的重构。
    一切都在重构之中,没有一本操作手册,可以让你依章而循。当我们踮起脚尖去眺望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新物种时,我们首先要警惕的是,不能用脑子里已经被“格式化”的规则去套用这个新的世界。而这套丛书,正好打破了那些格式化的东西。
    ——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段永朝
    为何做得正确却依然“挨骂”
    农业时代的竞争是暴力,工业时代的竞争靠钞票,现在的文化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话语权的竞争。因为“正确”可以惩罚他人,但他人不能惩罚“正确”。
    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明明做得正确,却常常会“挨骂”?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我认为要把历史和未来连接起来说。
    文化的自信要建立在“我们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认知上。这样的认知有三个核心观点,一是文化边疆,守土有责。边疆是外延,要搞清楚“我”是谁的外延。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那就有可能在和别人对话时,不自觉地被对方“格式化”。因此,在参与文化的竞争前,首先要解决认同和归属的问题。
    二是建立起历史和未来的关联和融合,融合的关键在于从未来中找到来时的路。农业文明是一种“soho”文化(在家办公),大家在家种田,未来大家可能又都回家办公了。有时你会发现,过去和未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Facebook(脸书),其文化根源来自印第安文化,并非工业文明。
    三是以巧实力带动软实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未来很快,也许就在2020年,中国的GDP就有可能超过美国了,但不等于软实力就强过美国了。莱布尼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他送给康熙两台,希望康熙能在中国推广、发展计算机事业,但康熙把这两台计算器扔进故宫仓库里去了。他扔掉了一个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弥足珍贵的东西是怎么丢失的
    任何一个文化一定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加以表达、传播和存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言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载体,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承,都需要语言。毫无疑问,语言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文明异常重要,如同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对于地球文明所具备的重要性和价值。
    丛书中《反对单一语言》一书的作者海然热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懂几十国外语,其中包括汉语。有一次,我请他去咖啡馆喝下午茶,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他突然转身对我说:“颜先生,我实话跟你说,中华民族丢失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
    美国有一位叫斯隆的出版人,1943年来到中国进行了4个多月的考察。他在考察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时看到,即使是在战争时期,书店里依然人头攒动。他发现中国读者对文字有着近乎膜拜的情感,这种对文字的敬畏与喜爱,在战争时期支撑了他们的信仰。回到美国后,斯隆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文化传统太深厚、悠久了,即使用炸弹都是没办法消灭的。”
    那么,连炸弹都没有消灭的、弥足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时候、怎么丢失的呢?书里或许有答案。
    ——丛书主编颜子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