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青岛周氏布老虎:始于明代 已有450多年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青岛早报 记者 参加讨论

    
     
    民间有句“姥姥的帽子舅母的鞋”的顺口溜,说的是孩子“过百岁”时,长辈亲戚们给小孩送件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以讨吉利、驱邪避祸,寓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身体强壮。即墨的周氏布老虎始于明代,迄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其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一传统的手工艺术被列为青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在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见到了周氏布老虎的传承人周宁。她用一针一线缝制出了形态各异的布老虎、虎头鞋和虎头帽,传承着布老虎的传统技艺。
        承载着对孩子的祝福
    周宁今年46岁,十几岁时她跟着母亲江瑞英学习制作布老虎、虎头帽和虎头鞋。10年前,学过美术设计的她又在周氏家传布老虎的基础上,拜师学艺丰富了布老虎的制作方法,如今她已经能够制作多种样式的布老虎。
    走进周宁的工作室,桌子上摆放着一个长近两米的布老虎,布老虎五官饱满夸张、双眉粗浓、威武憨厚,两只眼睛圆似铜铃、神采奕奕,咧开的大嘴露出利牙很是威猛,脑门上醒目的“王”字更是增添了不少王者之气,配上彩色丝线做的胡须,布老虎显得威武又可爱。虎身用豹纹的绒布做成,亮丽抢眼,一下子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老虎的肚皮用大红色的棉布缝制,在四肢缝上深色的棉布,从视觉上看大老虎站得稳如泰山。除此之外,工作台上还摆放着近百个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小布老虎,其中还有些布老虎的半成品。
    说起布老虎的渊源,周宁告诉记者,胶东半岛大沽河流域,是布老虎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古代的人们认为老虎喜食鬼怪,把老虎放在家中可以吓跑鬼怪。久而久之,老虎在人们的心中便形成了一种崇拜。人们相信它能辟邪、驱魔,是保平安的吉祥神兽。即墨周氏布老虎始于明代,周氏家族是即墨五大家族之一,居大沽河流域的段泊岚镇章家埠村。受当地风俗影响,周家也把老虎视为镇宅、赐福的神物。周家的媳妇、女眷都喜欢用布料缝制布老虎,代代传习,延续至今。
    “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孩子夭折的情况比较多,人们就要用布老虎来给孩子驱魔、除病、除灾,时间长了赠送布老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仪式。”周宁介绍说,孩子出生前,孩子的外婆就开始制作布老虎,到了孩子“过百岁”时,外婆就会把布老虎送给外孙子或者外孙女。除了供玩耍、摆设的布老虎外,小孩子还会穿戴虎头帽、虎头鞋。这不仅有浓重的装饰性和辟邪意义,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每个布老虎都很个性
    在周宁的工作室内,记者随手拿起一个制作好的布老虎,感觉轻盈无比,捏起来柔软有弹性。周宁告诉记者,布老虎的填料都是太空棉,一定要塞得非常 “瓷实”才能保证做出来的老虎有生气、逼真可爱。制作布老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考验的是人的“综合实力”。
    据了解,周氏布老虎主要采用民间传统的手工方法制作,核心技艺是“缝大片”。缝制布老虎共有7片大布料,虎背两片、虎耳四片、虎肚一片,所有布片都要反缝,针脚要均匀密实。针法包括倒勾针、平针、锁边针等5种针法。缝制时,布片缝制的顺序、针线缝制的松紧、针脚的长短全靠制作人自己熟练地把握。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布老虎才会造型朴实、独具风格。“画布样、上颜色、画虎纹,凭的是美术功底,缝大片、镶耳朵、绣眉毛,靠的是扎实的针线活儿手艺,填里料则完全是技巧。”周宁告诉记者。
    周氏布老虎的塑造没有程式花样的限制,人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体现出来,也就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不同地区的布老虎有不同的特色,同一地区的不同人或者同一人做出来的布老虎也会有所差别。很多虎的形象不再是凶猛的野兽或者权威的象征,而变成天真有趣、温顺可亲。自然生态中的虎一般是橙黄色的皮毛,黑色的斑条文,周氏布老虎则有黄色、红色、橙色。装饰手法有刺绣,也有布贴。“每个人在制作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审美和创新,他们的手法、工序都有很大差别,每个布老虎都有自己的‘个性’。”周宁说,她对比发现即墨布老虎清秀雅致,拟人化的五官醒目大方;北京传统的布老虎保留了金睛白额大虫的气魄,头部白鼻白眉阔嘴;陕西渭南的布老虎虎头造型如唐代的镇墓兽,獠牙很长、吐着红色的舌头;湖北的布老虎常用黑布,再配以不同颜色的布做装饰。
    布老虎制作不断改进
    自己熟练掌握了布老虎的制作方法,在保留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周宁也尝试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最初做布老虎,眉毛、嘴、鼻子、眼睛都是用刺绣绣上去的,有些人还尝试在布老虎身上画上颜色和虎纹,现在大部分改成用贴片代替刺绣了。”周宁介绍说,老虎的鼻子以前都要用绣花针一针一针地绣上去,很是费力,需要极大的耐心。周宁尝试把鼻子刺绣换成贴片,再在贴片上缝上些亮片、圆珠,让整个布老虎看起来更有生气。以前布老虎肚子里塞的主要是麦糠,时间长了容易受潮,她用轻便的太空棉取而代之。有时也会在老虎肚子里放些天然的香料,以求治病去湿的效果。“用了这些东西,做布老虎比以前快了很多,买的人也喜欢。”周宁告诉记者。
    “布老虎承载的是一种民间习俗,农村人还部分保留着,城里人讲究的就比较少。所以布老虎大部分是卖给了农村人,但农村人的经济条件相对差,根本卖不上钱。城里人买的也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年轻的父母对这些风俗既不懂也不在意。”周宁介绍说,她也尝试了给布老虎、虎头鞋和虎头帽做了些外包装礼盒,可整体销量增加得却不多。
    布老虎面临传承尴尬
    “制作布老虎、虎头鞋和虎头帽的工序都比较复杂,像布老虎就有20多道工序,把它整体的样子做出来不费事,可缝制眉毛、眼睛、鼻子、嘴这些小物件就比较麻烦,做得再快,一天也就是做一个。”周宁告诉记者,虎头帽和虎头鞋做起来工序更加繁杂,全靠一针一线缝制,要有很大的耐心。“年轻人都喜欢外面的精彩世界,整天坐在一个地方动手做针线,他们很难做到,就是一些想学布老虎缝制的人也很难坐住。”周宁说,先前曾有几名来自青岛市区的老年人,组团去她那里学习布老虎制作,可她们学了一上午就学不下去了。“一个小小的鼻子贴片就要缝制半个多小时,她们根本就没有那个耐心,结果学了一次就再也没有来过。”周宁告诉记者。平时也会有些年轻些的人去学习,基本上学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布老虎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价格却怎么也卖不上去,每只布老虎还卖不到100元钱。“布老虎销量一般,挣的钱都没有外出打工多,学这个东西的人自然就会少了很多。”周宁告诉记者,她平时除了缝制布老虎,也会做些泥塑、脸谱绘画、风筝图案绘画的“副业”。“布老虎不挣钱,就只能靠‘副业’养家糊口。”周宁说。
    谈到手艺的传承问题,周宁略微沉思后告诉记者:“现在布老虎的处境确实有些让人尴尬,不过还是有更多的人学习了解传承这种手艺,还是要找几个对布老虎制作感兴趣的年轻人做徒弟,好把手艺传承下去。”平时她都会在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内的工作室里制作布老虎,有学生想学习缝制布老虎,除了要收取十几块钱的材料费外,她都是免费教学。
    周氏布老虎栩栩如生、威武粗犷的形象惹人喜爱,如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至今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手工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高,想从事这项技艺的青壮年妇女很少,布老虎技艺面临发展瓶颈,有待拯救保护。自动化、智能化制造与慢条斯理的手工技艺发生冲突时,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前者,只有少数人愿意为后者坚守,找到一条可以让布老虎与现代制造技术接轨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其传承。
    本版撰稿 记者 王世锋摄影 记者 于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