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十八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中国媒体和网站转发信息后的反馈看,先是吃惊,继而是愤愤然,大有“他们凭什么”之意。然而,联合国不是国际体育组织,不会对中国人很在意的一个运动项目产生特殊兴趣。一种文化形式,不仅起源重要,后来的传播、发展和影响更重要。真正当回事,还要努力传承其精髓。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界把运动项目视为重要的“责任田”,规定了上百个正式开展项目,并按项目划分设置管理机构。在奥运争光战略的影响下,又将开展的体育项目分成奥项和非奥项,在经费划拨、职称晋升等方面侧重不一。像拔河、龙舟之类的项目,索性划归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管辖。 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做法有针对性,甚至有必要,但如果长此以往,利弊关系就会发生变化,矛盾也必然逐渐突出,难以平衡。根本的问题在于过度围绕金牌行事,一面反对锦标主义,一面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体育事业多元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文化教育作用。对于植根于民间的大众体育,由于不具有直接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效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 就拿拔河来说,据考证,在中国已有2400年历史,由于大众广泛参与而长盛不衰。笔者曾经几度采访鞍钢职工业余拔河队,他们开展的是竞技拔河,引以为傲的是在世界锦标赛上夺取冠军。笔者还去过甘肃临洮冶力关,那里早在明清时期就曾有万人拔河的壮举,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当地汉藏等民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说申遗,有足够的条件。 武术算得上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但是多年来,在国家层面,更多的精力用在争取进入奥运会正式赛项,说起来可以在国际赛场展示民族文化,实质上还是希望多一个金牌增长点。 项目被外国人拿去申遗,中国体育并没有从中得到自己忽视文化内涵的教训。体育是人类相互交流、增进了解的重要领域,无论源于何方,由哪国申遗,最终还是要扩大包括竞赛在内的多种交往,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其非要分清你的还是我的或究竟谁在先谁在后,何如在传承发扬上多下功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