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万公里,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世界第一; 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首位…… 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透露的这组数据令人振奋。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指出,“十二五”为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20年“十三五”发展目标完成时,我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交通大国。“但仅仅满足于当一个世界交通大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前,建成世界交通强国,这是我们践行先行官使命的历史担当和郑重宣言。”杨传堂字字铿锵。 增强“硬实力”:万亿元投资规模如何延续? 2015年,铁路完成建设投资规模8000亿元,新线投产里程8000公里。“十二五”,我国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技术水平集体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十二五’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的五年。”杨传堂说。 不只是铁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发展拉长了人们的出行半径,“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再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万亿元规模的投资是否能够延续?这是交通强国的路线图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在今天的会议上,杨传堂再次强调将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他表示,要加快落实《关于深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意见》,创新投融资方式,探索应用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新模式,研究探索设立交通运输发展基金。推动公路水路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推动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编制交通运输发展三年中期财政规划。 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消息,重点涵盖交通设施、农业、水利设施的第二批PPP项目库已发布,总投资2.26万亿元。加上之前发布的第一批PPP项目,PPP项目库总计包含2125个项目、总投资3.5万亿元,成为基础设施融资的重要保障。 提升“软实力”:中国“话语权”如何增强? 近年来,中国高铁“扬帆远航”,成为“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何在更多交通领域拥有国际“话语权”是成为交通强国的关键。 “下一步,还要拥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交通运输‘软实力’。”在杨传堂看来,“软实力”包括成熟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具有引领性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体系和一支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方面,要在开放中激发动力。下一步我国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大企业,积极参与深海、极地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大力培养国际化的专家型人才,扩大中国交通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核心技术攻关。同时,以“标准”引领升级,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系列行动。 在杨传堂看来,未来将在“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础上,打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联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干支水路运输通道,国际海上运输通道,覆盖全球的航空服务网络和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 更重“惠民生”:运输成本如何降低? 降低运输成本是百姓迫切所需。“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更好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的组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杨传堂强调,同时,将更加注重推进“放权降费”,加快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降低重要运输环节费用。 在杨传堂看来,提高供给质量效率、降低运输服务成本,既是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又是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的内在要求。 “补齐短板”正是提高路网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杨传堂用“交通行业第一民生工程”来形容交通扶贫脱贫。精准发力,就是要在规划范围上更加精准,确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贫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全部纳入交通扶贫脱贫规划,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加大力度,就是中央投资要全力向贫困地区倾斜,资金保障上要优先保障优先供给,齐心协力共同打好这场攻坚战。 据介绍,2016年,全国将新增高速公路4500公里左右;力争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万公里,加快剩余乡镇、建制村和较大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大农村危桥改造和窄路加宽改造实施力度。 “建设世界交通强国,是我们交通人的‘中国梦’,需要几代交通人为之奋斗,必须作为中长期发展战略,举全行业之力,久久为功,持续努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一步,即使不能全面超越,也要瞄准目标,一步一个台阶。”杨传堂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