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北堡西部影城里,非遗传承人正在进行内画壶创作。(记者 王鼎 摄) 秋去冬来漫天雪,大地万物银装白。每年冬天都是宁夏的旅游淡季,在众多景区为游客稀少而发愁时,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却依然人流如织,民间文化和风俗在此尽情绽放。 走进影城,大门楹联上赫然写道——“两座废墟经艺术加工变瑰宝,一片荒凉有文化装点成奇观”。在这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中,木活字印制的西夏文、栩栩如生的剪纸、精彩纷呈的斗鸡比赛、绘声绘色的皮影戏等30多项民间艺术无处不彰显着浓郁的民俗味儿。 四根木棍撑起一张白色幕布,顶端一个灯泡映衬投影,琴鼓伴奏中,民间艺人口唱戏词,手里操纵的皮影人在幕布上拱手躬身、舞枪弄棒……12月22日,在影城观看完皮影戏表演,兰州游客高玉亮兴奋地说:“2004年时曾经来过这里,不料现在又有了新变化!走在古堡中,各色民间艺人身怀绝技、技艺超群,银匠人敲打着各式各样的银器,拉洋片的师傅展示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动画片,农家妇女盘着腿坐在炕上剪窗花、绣荷包、纳鞋底,厨师烹饪羊杂碎、牛肉饼,一时间,我竟产生了幻觉,不知是我穿越了历史,还是历史穿越了我。” 当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山西游客刘翠萍带着孩子边包饺子听讲解员介绍冬至的习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这一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在山东省滕州市还流行喝羊肉汤的民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到银川,不来镇北堡,是一种文化的缺失。通过体验民俗,我们更能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是不虚此行!”游览结束,刘翠萍意犹未尽地说。 农历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农历过年之时,亦是影视城最繁忙的时刻,在这个一年四季不歇业的堡子里,四处“飘散”着别样的西北年味儿。 镇北堡影城市场部经理李芃告诉记者,每到农历大年初一的早晨,影城的全体员工都要站在明清城堡门口,给游客拱手作揖、拜大年。“‘议程官’带领高跷队扮成《唐僧取经》《八仙过海》等古代戏剧的人物进行各式表演;清城堡内的街道则装扮一新,俨如北京的庙会,两位‘天官’会给游客送祝福,寓意上天赐福人间,持续行善,必有福报。这样热闹的民俗表演将一直从农历大年初一持续到大年初七。同时,游客还可体验蹴鞠、踢毽子、跳绳、打老牛等传统民俗游戏。” 2006年,影城开始向社会招贤纳才,聘请剪纸、皮影、刺绣、打铁、纺织等方面的能人巧匠。家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的房志乾是村里有名的社火高手,经人推荐,他成为影城的一名社火演员。“我在社火里扮演‘议程官’,专为游客送祝词。我们西北农村过年,舞狮子、扭秧歌、耍社火,好生热闹,这些民俗在南方游客眼里,甚是有趣。”说到兴起时,房志乾手舞足蹈地唱起来:“敲锣打鼓放鞭炮,狮子龙灯真热闹,我们大家闹得欢,弄起社火来拜年……” 房志乾告诉记者,自腊月二十起,影视城里的游客开始络绎不绝,“外面过年太冷清,堡子里剪窗花、包饺子、唱大戏,年味儿十足。原本干得是不打眼的活,在这里居然成了吃饭的营生,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不说,还有游客朝我要签名、拍合照,谁曾想,民俗习惯也会成为百姓热捧的角儿。” 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多年来,镇北堡影城正是通过再现祖先们的生活、生产和游乐方式,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并实现了从“出卖”荒凉向“出卖”文化和历史的跨越。如今,这座被岁月侵蚀却衰而不败的堡子,正在中华大地上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