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神奇精美的湖南城步苗族传统建筑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原创 雷学业 杨进步 参加讨论

    [摘 要]苗族人对居住环境和住宅本身的选择及构造十分讲究。苗族建筑形式多样,从最原始的巢居、茅屋,到瓦屋、干栏式楼居、吊脚楼、凉亭、鼓楼、风雨桥,再到现代土洋结合、气派豪华的别墅院落,无不依山傍水,优美如画,建筑工艺奇特精湛,建筑风格古朴雄浑,建筑仪式神秘莫测,无不体现了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苗族建筑  居地选择  特色构造  礼仪忌讳
    [作者简介]雷学业,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杨进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发改局
    2015年6月上旬,总投资1.3亿元,占地120亩,可容纳观众1万人,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大型群众集会和大型节庆活动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该工程集中体现了该县苗族特色建筑元素,顶层建有630.8米风雨回廊,回廊上建有2座门楼,4座莲花塔,4条金龙和75幅苗族民间吉祥图案吊顶,主体工程外又建有健身广场,广场外侧两端再各建318米南北走向的风雨回廊。整个民族文化体育中心共耗用592根木立柱,144个垂花柱,162个飞檐凤雕,32个正吻,巧妙运用重檐、歇山顶、攒尖顶、重山顶、花格窗、牛角图腾、美人靠等造型,加之运用苗族建筑工艺特有的斗拱和楔卯结构,建筑恢弘,气派壮观,工艺精湛,特色浓郁,成为该县现代苗族建筑工艺的样板工程和地标性建筑。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湘西南的苗族聚居区,是我国苗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苗族的建筑文化特征比较集中和突出,虽经千百年的发展和变迁,但其建筑风格仍然沿袭着古风古俗,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弘扬。
    居地选择
    苗族人对居住地比较讲究,选择的居住地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依山傍水,村寨的后龙山脉要来得远,气势要雄伟,如神龙伏位,猛虎抬头,天马昂首,神牛卧田,雄狮长啸,丹凤展翅等等。神态逼真,造势为上选吉地之象。房屋背后是大山,象征生活有依靠,安稳如山。居住地后梁若是奇山峻岭,那么此地人丁必然兴旺,有将才腾兴之势,福泽千秋之地气也。前面要有溪流,称为秀水环绕,玉带相抱,有山有水,福禄绵延。溪河若是从村寨左边流向右边为最佳,中华古代称左为男象,主尊位,主顺利。若溪河从右流向左,那么主女象,水是富贵象征,巾帼女杰,女性必然超过男性。二是寨门朝堂(又称朝向)要有群山环抱,密不透风,形成藏龙卧虎之势。湖南明代《宝庆府志》曰“城步山多峭石,地势伟岸,故文人将相出焉。”自宋代以来至今,城步文人武将在朝者众多,据说是这里的天然地理特殊气脉所护。苗族人喜欢群居,一般以族脉系统为寨。苗酋(族长)选定居住之地后,各家各户就紧紧围绕苗酋住宅周围建房,就象蜜蜂一样,蜂王落到那里,蜂群就跟到那里。
    苗族人建房不选平地,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山区平地最为珍贵,平地只能用于耕地,开垦稻田,有粮食才能生存;二是苗族民居多为木结构吊脚楼,房子的一半悬空在外面,一半靠在山岭斜坡上,这样修建的房子,既好看又给家庭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若在平地建房就显现不出吊脚楼的气势来。还有一个好处是山区雨雾多,地面潮湿,吊脚楼通风干燥,防潮,居之舒适,亦可防盗贼。所以,苗寨房屋都建在山坡上,从山脚开始,一座叠一座,重重叠叠,勾檐斗拱,紧密相连,直到半山腰。
    苗家山寨的水口山十分重要,如同一个袋子的锁口,又是守护村寨的关隘,称为山寨的“大槽门”。这样的地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居住自然环境十分舒适。为了保护好山寨的水口,寨子里的人在山口要植造好风水林,栽培四季长青的杉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红豆杉、松柏树、枫树或楠竹等,水口的树木谁也不能砍伐,否则将受到惩伐,滥伐者将被赶出村寨,不准其在村寨居住。城步长安营乡的大寨、老寨,汀坪乡的团心寨、獠寨、高寨,五团镇的独树寨、水口寨、平山寨、巡头寨、恒州寨、茶元寨,兰蓉乡的新寨、会龙村,白毛坪乡的侯家寨、黄伞村,西岩镇的石山寨,儒林镇的大木山寨都保存着上千年的古杉、古柏、古榕、古松、古樟等水口树。苗族人居住地有这样好的地形地貌,才能较好地维持安定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受侵犯。据史料记载,宋朝以后,城步苗民发动了多次起义,他们就是依靠这里的地形隘口,一次次地打败了进剿的官兵。明弘治元年(1488年),城步莫宜峒苗酋李再万起义轰动了湘、桂、黔三省,朝廷调集了10万官兵围剿,前后费时六个月均未取胜,仅莫宜峒的门楼坳一个山口就攻了一个月,官兵死伤无数。若不是当地一个乡勇向官兵告密走另一条小路入峒进剿,那这次起义持续的时间将会更长。由此可见,苗族人对居住地选择是十分重视的。
    建筑特色
    城步的苗寨民居建筑,以歇山式木质架构干栏为主,共同特征是半边多层的吊脚楼。苗族聚居区多为山区,到处是高山峻岭,苗族人的房屋则依山势而建。房屋地基多有上下两层,山坡较陡的亦有开挖三层、四层的。房屋的一半木柱立在上层地基,一半木柱立于下层地基,屋前的檐口柱子则呈半边悬空状,由房屋主体的排枋挑着。房屋前半部分落脚在下层,后半部分落脚在上层,上下相差6.8尺,俗称“吊楼”或“吊脚楼”。
    城步苗族的吊脚楼多为杉木结构,一正两横,正屋一般修造为四排,也有六排、八排的,视子女、兄弟多少和地基的长度而定。规模最小是三柱五瓜,一般为五柱七瓜,五柱九瓜,也有七柱十一瓜的。房屋每层都用杉木板铺地板,杉木板装墙,杉木树皮盖顶,家境好、经济富足的才盖青瓦。现在社会农村经济富裕了,家家都是青瓦盖顶,很少见杉木皮盖屋的了。还有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将木板墙壁、木架层柱塗上桐油,刷上红漆,檐柱雕龙画凤,窗棂刻花雕鸟,装上闪光玻璃,处处彰显着民族特色与气派,大方得体,十分雅观。整个房屋建筑设计精巧,横屋和正屋配置合理方便,枋柱之间的衔接不用钉铆,只以木榫相扣。吊脚楼一般分下楼、中楼、上楼、天楼四房,下楼用于圈养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还用于堆放柴草和粪肥,厕所也设置在下层。现在新式吊脚楼每层都有卫生间,洗漱室,则在下层设置化粪池了。中楼的正屋为堂屋(客厅)和后房,左侧为茶堂(又称火房、厨房),右侧为住房。大儿、长女住左,次儿、小女住右,两侧横屋都作住房、卫生间,也有安排客房的。正屋的上楼为家庭仓库,用于储备粮食、饲料、茶叶、瓜豆、玉米和摆放碾子、石磨、风车、谷桶等。横屋的上楼设置书房,外有走马栏杆,用于年轻姑娘绣花、缝纫住室和儿孙书房,一边刺绣看书,也可凭栏眺望山色美景,对唱山歌。天楼是房屋的顶层,空间太小,用于放置暂时不用的木料或杂物。房屋的悬空吊楼部分是栏杆式走廊,有讲究的人家还将吊脚木柱上雕刻上龙凤图案,横枋浮雕花饰图案,栏杆也是拼花饰凤,高雅大方,并设置横枋靠凳,用于家人休息纳凉,或陪客人观景聊天。这样设置的吊楼走廊,实际上是堂屋前面的半个客厅,也是大伙儿吃油茶聚会的场所。堂屋的正中间墙壁列有神龛牌位,以供奉列祖列宗和所崇拜的神道偶像之用。堂屋的后房一般作楼梯间不作住房,有横屋要楼梯安放于走廊过道,堂屋后房则用于储放酒坛、茶料和酸菜坛之类,用作住房的则不准住夫妻,以免对祖宗和神道的不尊敬。整个房屋的窗子都是长条方木格,现在大部分已换成玻璃窗,增强了采光的强度。一些富裕人家对房屋的装饰部分用彩色油漆描绘,有的屋顶上盖上了红色、绿色的琉璃瓦,添置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接收器等,更加突出了民族建筑艺术的形态美,呈现出小康苗寨的富贵祥和气派。
    这些依山伴水建造的吊脚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建筑工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得益于主墨师傅的高超手艺。过去,苗族木匠不识字,或只识简单的苗文或鲁班文,其建筑技艺全靠师傅的口传手教,或由自己在实践中构思独创。湘桂边界的城步汀坪乡高寨村有一座木吊脚楼,上下共有五层,最外面的六根廊柱都立在悬崖峭壁上,半边阁楼全靠横的直的穿枋连接,整座木楼就建在峭壁山崖上,从侧面往上观望,整座吊脚楼如同空中楼阁,分外壮观,虽经风沐雨至今已有百年,仍然昂首翘立,让过路人啧啧称奇。苗族木匠祖传工艺是不用铁钉的,所有房屋全凭精湛手艺构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汀坪乡大侯村有一位名叫杨国华的苗族老木匠做吊脚楼手艺在湘桂两省出了名,方圆二、三百里人家都要请他掌墨,只有他建造的房屋六七十年都不会歪斜。1962年浔江流域发大水,洪水冲毁了沿岸的许多吊脚楼,只有他掌墨的房屋稳稳当当,有一座大吊楼,洪水已漫上了屋沿,连顶层的木楼板都被水漂走了,但屋架都没有歪斜,村寨的人都夸他的神奇匠艺功夫。
    建房礼仪
    城步苗族人把建房起屋看作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立业成家的第一象征,所以修造吊脚楼时特别讲究礼仪。
    房屋地基的座向方位是建房择日的首选条件。木匠师傅根据房主人地基朝向决定是开还是闭,方位大利之方逢开就先修正屋后修横屋,如果建房当年所朝之方为闭,那么则先修横屋后修正屋。房屋所用杉树,在砍树时很讲究规矩,砍树时不能让树横倒,且只能让树尖向上顺山势向后倒,表示顺利。正屋的中柱又叫正柱,要选条杆长势笔直和树枝少的。树砍倒后,在剥杉木皮时,砍树人只能从一侧剥皮,双脚不能横跨树干,寓意房主人不会被人欺负。最讲究的是砍梁木,梁木要选一个树兜长二、三根杉树的,其喻意为“发子发孙”、“不孤独”。砍树前,户主要准备三个红包,砍树的头天晚上户主请砍树人喝酒吃饭,每人发一个红包。第二天凌晨砍树人摸黑进山,将天亮时所看到的最直的一棵树选作梁木。在砍之前在树壵点香敬酒,吟祝福词:“天赐栋梁,富贵荣昌,鲁班弟子用之,保佑户主代代兴旺。”念完后把一个红包放在树根部,用石头或土块压住才动手砍。梁木树最好为椿木树。砍倒的梁木不准着地,由砍树人扶着上肩,再一鼓作气抬到新屋场的木马架上,中途不准歇肩。山主人在树壵拾到红包后,马上说“财喜!财喜!”不能责怪修屋人乱砍树木。
    屋架做就后,便择吉日立柱。立柱多选吉日凌晨进行,屋架全部立好后,由掌墨师傅拿着墨线爬到二楼的正柱上,每排的正柱都要吊一次墨,每次师傅放墨线下来,就问:“正了吗?”然后户主将事先用红纸或红布包好的四包糯米粑粑和红包赶忙递给站在下面的徒弟,徒弟把粑粑压在墨线上,接着应道:“四方端正,八方平稳。”若户主不开窍,事先没有准备糍粑和红包,师傅吊线时徒弟就会答:“冒正,冒正,左歪右斜。”这样被看成是户主人家修房的彩头(又叫开张)不吉利。
    上梁是最讲究的,要选择修造吉日良辰进行,上梁前房屋主人要准备一只大红公鸡、一升米、一个红包、一支新毛笔、一块上香墨、两双竹筷、一担糯米糍粑、一箩筐花生、糖果、二壶高梁酒,一盘炒熟扣肉等礼金物品,待时辰一到,师傅将笔、墨、筷子、香等用红绸布包好钉到梁木正中,然后将公鸡杀了祭神。师傅对着梁木三点头,大声念吉语颂词,曰:“此鸡,此鸡,此鸡不是非凡鸡;别人拿来无用处,我鲁班弟子拿来敬天地。一敬上天玉皇大帝,二敬当坊神龙土地,三敬我鲁班祖师。敬玉皇大帝,上天紫微星高照,主家兴旺发达;敬当坊神龙土地,地灵人杰,新房添财又添喜;敬鲁班祖师,口传心授,高楼大厦平地起。……”然后杀鸡,将鸡血淋向香坛,淋向大地,然后从梁木两头淋向正中,高喊:“高楼大厦平地起,祝贺主人家兴旺发达,四方顺利!”接着升梁木。箩筐里的糍粑、糖果、花生、米酒、扣肉分作两大篮子用绳索绑在梁木两头随梁木升到屋顶上去,安好梁木后,再在两头摆上酒菜,等待师傅登上屋顶安梁敬酒之用。两位木匠师傅从堂屋左、右两边架木梯登楼,边上边诵祝词,一步诵一句,一直到屋正顶。诵词是:“天赐良辰好吉日,我鲁班弟子上楼梯,上一步呃,一步朝阳;上二步呃,步步升高;上三步呃,三星高照;上四步呃,世代荣昌;上五步呃,五子登科;上六步呃,路路顺畅;七步八步上登头呃,恭贺主家儿孙代代做公侯哟!”然后两位师傅坐在梁木两头,摆上酒菜,对面端着酒杯颂词:“鲁班弟子手举一杯酒呃,祝贺主公荣华富贵样样有!”“二杯美酒在地呃,华堂今立龙虎地!”“三杯酒呃敬上天,户主兴旺万万年!”“四杯酒呃我来尝,幸福日子万年长!”师傅在安梁敬酒的时刻,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早已围聚在新房周围的山坡上,当听到师傅唱诵到四杯酒时,大家异口同声呼应:“幸福日子万年长呃!”随即,师傅就将篮子里的糍粑、花生、糖果、硬币等撒向四方,人们高兴地呼喊着,一下子扑向东,一下子扑向西,捡到的东西多,财喜就多,此时到处是一片欢笑声,热闹的声音夹拌着鞭炮声在山寨里久久回荡……
    建筑忌讳
    苗家人建房朝向讲究忌讳,堂屋的正中面向不能对山尖、山崖、别人屋尖角、屋山头和伸出如角的山形树木等,否则会给房主人家庭带来不吉利,对家业、事业带来影响,甚至给家人的健康带来隐患。但由于受地理、地形或有关知识的限制,房主人不一定能选上称心如意的好地建房,因而住进新房屋后出现种种不顺利的事。遇到这样的情况,房主人就请教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有经验的亲朋好友,他们会告诉房主人:“你家的房屋朝向不好,不吉利,犯了禁忌,已影响了你们家庭,要请木匠师傅才能化解。”
    懂风水地理的木匠师傅应邀来房屋主人家中架罗盘,看朝向,分辨是什么原因犯忌讳,(又称犯煞)。若是堂屋正对尖山、山崖,称为“天煞”,木匠师傅就提示房主人要修“神盾墙”(又叫“影子壁”,古代称“南墙”),用来挡住堂屋门前的尖山、山崖。在神盾墙修好后,在正中画一个阴阳八卦符号,从此家人出门就避免灾祸临头的危险。若是堂屋正中正对一条直街、直路或直河,如箭一样直冲房屋,那么则称犯“地煞”。木匠师傅则要求房主要改槽门(院门),将槽门(院门)改向侧面开,不能正面开;再在堂屋正中修一面影子墙,上书“也挡泰山”或“泰山石敢挡”几个大字,就可避免“地煞”之灾了。若是房主人房屋建好后,邻居新修房屋的山头或屋尖檐正对堂屋,也犯禁忌,称为“天弓煞”。怎么化解呢?那么,熟谙堪舆学的木匠师傅就会利用自己会木工的雕刻手艺,用香梓木或椿木雕刻一个吞口菩萨头像,挂在堂屋门上方或槽门口上方,这个吞口菩萨鼓眼暴晴,青面獠牙,血盆口大开,它会化解一切凶神恶煞及邪怪。这个叫吞口的菩萨在古代神话中名叫钟馗,是玉皇大帝钦派到人间捉拿邪鬼之天神,只要有钟馗的地方,邪恶鬼怪就会销声匿迹。若是病灾祸患之年,苗家人也将“吞口”神挂在门首上,用以避灾免祸。笔者曾在该县湘桂交界处的一座苗寨发现一户苗族人家,这家的吊脚楼高于别人家的吊脚楼,其堂屋门正好面对前一户的山头,这座房屋的主人便在自家堂屋门前修建了一道“影子墙”,并在墙的正面书写了“吞口”两个大字,果然逢凶化吉,人财两旺,长子官至正厅级干部,次子在家当过书记村长,现在做生意发财。解放后,苗家人在新社会科学文化的教育下不再信迷信,特别是年轻人不再讲究风水地理了,但作为一种历史的民俗崇拜和信仰,在一些古建筑里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民俗文化的遗迹。
    参考文献:
    1、 明《宝庆府志》;
    2、 作家出版社《麻阳风情》;
    3、 文光出版社《现代住宅风水》黄一真主编;
    4、 王雾清《科学解析风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