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其人口数占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分布在全区各地。据2007年末的统计数据,广西约有壮族1650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 对于壮语,记者只会讲“根漏”这个词,是喝酒的意思。经过咨询多个县份的壮族同胞得知,不同地方的壮语也有小小的区别。 据说,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历史上,壮族曾仿汉字创造了方块壮字,称“土俗字”。新中国成立后,创造了拉丁字母的壮文。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据古籍记载,最早居住在今广西境内的有“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等部落,今天的壮族就是由这些部落发展而来的。壮族有“布壮”“布土”“布侬”等20多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僮族”,后改为“壮族”。 壮族依山而居,以农业为主,崇尚铜鼓,喜唱山歌,擅长织绣,壮锦、绣球工艺久负盛名,传统服饰布料均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壮族的重大节日有“三月三”“民歌节”等。 每年的民歌节,或是在壮族节日的表演活动中,都能看到板鞋的影子。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这是壮族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一种竞技游戏,俗称“板鞋竞技”或“板鞋舞”。 说到这板鞋舞,还有一个源自明代的传说。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运动。 现在还是春节期间,吃是人们最爱的话题!壮族的五色香糯米饭又称“五色饭”。五色饭是壮族人民寓意幸福、美好、和谐、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壮族“三月三”、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每家每户的餐宴上都会把五色饭摆在显眼的地方,以显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除了五色饭,还有马山壮族的风味的艾菜馍,这是当地壮族同胞在欢度花朝节(农历二月初二)时都会制作的特色美食。艾菜馍的制作方法是:在田野上采摘艾菜,将其洗净捣碎挤出菜汁,将糯米浸泡,待糯米泡胀后,滤干,碾粉,加入适量黄糖,将艾菜与米粉搓捏成球状的馍馍,可水煮、蒸熟或煎熟。艾菜馍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解腻、增进食欲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