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羌族眼中的“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成都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2016年是中国的农历丙申年,依十二生肖排序是猴年。生性活泼、聪明伶俐的猴,不仅是汉族人民喜爱的生肖动物,也是众多少数民族偏爱与热捧的瑞兽。作为华夏民族历史长河中最为悠久的一支,素以万物有灵与自然崇拜为信仰核心的羌族,更是将猴融入本民族的信仰世界中,为中华生肖文化的多元与丰富添加了独具一格的色彩。
    古代的“猴祖”信仰
    以猴为祖的传说曾广泛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中,其中尤以藏、羌最为典型。历史上,关于古代羌人“猴祖”信仰的最早记载见于唐初编成的《北史》,其云:“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猕猴种。东接临洮、西平,西拒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每姓别为部落。”从其地域可以看出,这种以猴为祖的信仰当时广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这和此时羌人分布的广泛性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将猕猴在祭祀中的作用与人一同并列,如《隋书·女国传》记女国苏毗:“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岁初以人祭,或用猕猴。”现代学界对以上史书中谈及“宕昌”、“白狼”与“苏毗”的地望略有分歧,但对其皆为西羌种类的认知却是公认的。
    1957年,法国著名学者石泰安在《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宗教系年鉴》上发表了《汉藏走廊的古羌族》一文,文中认为猕猴的传说是中国西部(四川及附近地区)少数民族文明的特点,并认为“猕”可能代表着藏缅语系中的一个意为“人”的单词,肯定了羌族文化中“猴祖”信仰的存在。他还进一步认为,历史上的木族也是出自“猕猴崇拜”的部落之一,而《魏书》《周书》所记的党项羌特殊部族宕昌国王的姓氏“弥”就是“猕”,代表了党项羌人自认为其皆为猕猴的后代。
    现学术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汉族神话传说中至高无上的西王母,《山海经》中所记形象也是照着猿猴图腾装扮而成,其境域和族属可能都与古羌有关。传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有学者认为这是描述西王母作为巫师,戴上了状如人面的面具,并饰以如豹尾般的长尾,此形象实为金丝猴等类动物。而西王母蓬发戴胜,蓬发者,虎豹类动物绝无此特征,但在猿猴类动物中倒可以发现。
    创世史诗中的“猴”
    众所周知,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以来,流传于群众与释比中的口头艺术在羌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其中,释比唱经中的《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燃比娃盗火》,号称羌族的“三大史诗”。它们分别是羌族口头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战争、爱情与创世史诗,也是释比上坛作法时必须咏唱的经典。
    鲜为人知的是,这“三大史诗”的主人公均与“猴”有关。诚如李明在《羌族文学史》中的论述,《燃比娃盗火》等神话,曲折地反映了羌族原始先民与“猴”的特殊关系。传说羌族的首领是美丽健壮的姑娘阿勿巴吉,她与居住在喀尔别克山那边的火神蒙格西婚配,阿勿巴吉怀上了燃比娃后蒙格西返回天庭。怀胎十月阿勿巴吉生下了浑身有毛、长着长长尾巴,下地便会说话的燃比娃。当时人间很冷,没有火。燃比娃长到16岁已经是身强力壮,依母亲的吩咐,到喀尔别克山去寻找父亲蒙格西取火。在经过两次取火失败后,蒙格西教他把火种藏在白石里,这才躲过了恶神喝都,把火种带到了人间。神话中的燃比娃浑身长毛,有尾巴,明显是猴的形象。羌族神话叙事长诗《木姐珠与燃比娃》也说燃比娃是猴毛人。
    爱情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讲述了木姐珠本是天神阿爸木比塔的女儿,向往凡间的自由生活,与凡间的斗安珠一见钟情。斗安珠上天向阿爸木比塔请婚,天爷为测试他的本领,三次出难题刁难他,均被俩人合力解决,最后两人得准成婚并返回人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斗安珠也是一身毛并有尾巴,明显也是猴的形象。羌族神话《猴人变人》也说人类祖先是“猴人”变成的。羌族神话《戈基人的故事》中也认为羌人是黄猴变的。
    《羌族社会调查》一书在介绍汶川县龙溪乡端公经颂祖先(木姐珠)中也谈及,羌人男祖先神燃比娃(在茂县南部和汶川北部羌区则说男祖先神是斗安珠)类似猴子,浑身有毛。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羌族民间仍把燃比娃或斗安珠奉为祖先神。李明引用了古代文献中所记北朝时党项羌“皆称猕猴种”,认同这一传说为羌人“图腾象征的残留”或古羌“图腾崇拜遗迹”。
    不仅如此,近来有学者研究表明,《燃比娃盗火》神话采用象征手法,描写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过程。它通过神猴燃比娃向其天父(火神)蒙格西取火的三次经历,既反映了先民用人的出生来解释火的生成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先民从畏惧火、偶然利用天然火到积极利用天然火并最终发明人工取火法的用火历程。这四个阶段隐含着一部真实可信的人类使用火、认识火的历史。将与猴有关的神话传说与远古人类发展历史紧密相连,使羌族信仰世界中的“猴”变得厚重,也变得更加悠远。
    释比文化中的“猴”
    羌族的宗教行为不仅是羌族社会的价值核心之一,也是羌族社会信仰的基础。羌族独特的释比文化不仅是这种价值核心与信仰的载体,也是这种价值核心与信仰的表现。
    在羌族的释比文化中,“猴”的身影也随处可见。羊皮鼓是羌族释比作法时必备的法器,在“羊皮鼓的由来”中,传说山羊将羌人的经书误食后,正是在一只金丝猴的指认下,巫师才找到那只闯下大祸的山羊;还是在金丝猴的指导下,巫师将山羊皮蒙为单面抓执式羊皮鼓,当释比祖师爷敲打羊皮鼓时,眼前(心中)就会自动浮现唱经经文,最终避免了古老唱经的消失。从这则传说可以看来,羌人将“猴”视为其羌族巫术文化危难时的拯救者。
    羌族巫术表演时,“猴”为其最为重要的身饰修饰物。在上坛作法时,南部羌语地区的释比必戴猴头帽。此帽由金丝猴之皮缝制而成,释比相信其具很大的神力,能在巫师和他的法事上赋予他庄严和力量。帽上面留有猴子的眼和耳,在后部缝着猴子的尾巴。眼和耳意味着这顶帽子能看能听,具有非凡的力量。帽的前沿用一排旧的子字贝壳,或一个或两个擦亮的白的据说是虎的膝盖骨,有时还用雕刻的贝壳作装饰。帽子的顶部有三根帽叉,呈“山”字形,代表日月(黑白分明)与天和地。
    释比的保护神“阿爸木纳”被认为是巫师最为重要的法器,这是一个金丝猴头。当在神林举行盛大的许愿仪式时,释比和他的助手必须要通过它来做法。猴头一般用白纸(布)包裹,内装金属、木片、水银、柴灰、泥土,代表金木水火土。由于释比将之视为保护神,故每次还愿为必备之物。
    总之,对于羌族人民而言,猴是其巫术信仰的圣物,代表神圣与力量;猴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象征光明和希望。这一切充满正能量的象征,正是中华传统生肖文化延绵不绝的动力所在;也正是这一切充满正能量的象征,使羌族坚守自己独特的信仰世界,历经磨难,从远古走至今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