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里,再也看不到那个穿着十多年老布鞋的忙碌身影了。 2016年1月12日,李文阁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于1月13日辞世,终年52岁。 29年的时间,参与了29部民事、行政立法工作。熟悉李文阁的同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经常为了工作在办公室熬到半夜。“从他参与立法工作数量、难度上看,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拼命苦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李文阁经常以这四句诗来勉励自己。然而,让他身边的人感到悲痛的是,光阴还在,他却走了。追求为人民谋利益的立法者 1987年大学毕业后,李文阁被分配到法工委工作,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立法工作生涯。 在李文阁看来,自己所从事的立法工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信念,李文阁在参与到一些立法的工作中时,经常主动谋划思路与实地调研。 作为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民事诉讼法对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极为重要。然而,这部法律自1991年施行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以及解决“执行难”“申诉难”等问题愈发突出。 李文阁在日常的调研工作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此,在2007年法工委领导对首次修改民事诉讼法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之前,他在2006年下半年就已提前着手,瞄着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定的方向,按照问题导向,梳理完成了1991年民事诉讼法存在问题的详细列表,为做好2007年和2012年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相关工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参考资料。 李文阁的这种工作方式,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在他疾病突发前的两天,他还带着慈善法的有关问题专门找民法室的同志一起研究。既钻书本又爱调研的研究者 “他这个人特别爱钻研。他涉猎广博,注重积累。常挤时间阅读专业法律文献,即使是对枯燥的法条,熟读熟记的热情也始终不减,所以他做到了对有些法律、法规、规章重要条文了如指掌,能够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李文阁的同事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 李文阁研究外国和港澳台相关法律制度始终不辍,尤其是对德国法和台湾地区的法律,更是情有独钟。他的研究颇有心得,在法工委行政法室里,大家都称他是“德国法专家”“台湾地区法律专家”。 但李文阁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在参与立法工作的过程中,他经常注重调研,坚持到一线、到田间,注意听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并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转化为立法工作实践。 这种工作方式在2014年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中就有所体现。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法改得好不好,能不能通过健全法律制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人民群众高度关切。 在食品安全法修改过程中,李文阁同室里其他同志一道,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单位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到实地调研食品企业的现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修改完善建议,很好地发挥了立法工作参谋助手作用。 “不仅仅是食品安全法,只要是他钻研的立法问题,可以说是‘老而弥坚’。无论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精神卫生法,还是修改环境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他都坚持专题研究,力求把问题研究清、搞透彻。他对工作质量很上心,从来不粗枝大叶、浮皮潦草、对付应付。”李文阁的同事对他作出如此评价。讲究物尽其用的节俭者 李文阁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经济的大潮也对立法队伍产生了冲击,不少人“跳槽”下海经商赚了大钱。但他从来不为物欲所惑,在近30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质朴节俭的作风。 李文阁不尚名牌,不爱奢华,一直保持朴素本色。经常穿一双买了有十多年的老布鞋,鞋底鞋边都磨损得走了样,有不少同事看见后对他说,“该换了”,可他说“物尽其用,穿着合脚,也很舒适,虽然旧点但还不至于扔掉”。李文阁对自己是这样,对工作也是这样。出差时,他总是尽量订打折机票,尽量坐火车。为了节能节水,他会提醒大家走的时候关掉办公室的灯和空调,建议大家把隔天要倒掉的开水再收集利用起来。 但对自己节俭的李文阁,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却是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如为人不厌其烦地讲解驾驶路线,一大早开车送出差的同志到机场等。他很关心新入职的同志和家庭困难的同事,经常嘘寒问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他乐于助人在同事们中间是出了名的,他从来不求回报,从来不把助人当成负担。”他的同事对记者说。 在李文阁的同事眼里,他从来不拈轻怕重,也没有把自己当成领导而对小事甩手不干,他经常在做好组织立法工作的同时,揽下办会、订票、订车、报表等杂七杂八的苦活累活,有时候忙起来就像一个打工者,但大家都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年轻人腾出更多的学习、研究时间。 “记得2015年3月1日,李文阁同志刚被任命为副巡视员后不久,在法工委领导与委里新任局级领导干部集体谈心时,他说自己是法工委培养教育出来的干部,是笃定要做‘一生为立法事业打工的人’。言犹在耳,他却永远离我们而去。”李文阁的同事回忆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