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每一个大遗址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典范能供大家复制。每个大遗址都在探索不同的路径来达到保护的目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也在探索。 以日本奈良平城宫的保护为例,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初,把土地国有化开始保护,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每年做一些考古发掘,也有一些展示。大明宫的一些展示,就是学习了平城宫的展示方法。但是平城宫保护也受到很大压力,因为土地国有化了,不能建设,地荒在那里,也没有更多的产出,百姓给日本政府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复建了朱雀门,后来又经过十几年时间把大极殿在原地复建,就是为了减轻舆论压力,增强遗址的可视性。对这些做法有批评的声音,也有肯定的声音。但总的来说,遗址还是完好地保存在地下。尤其像大极殿,他们的复建也是试验考古,采用当时的材料、工具、工艺,其实复建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研究,而且他们做的是防八级地震的设施,是个精品工程,这其实都是在探索。 在我们国家,大遗址的问题在陕西、河南最多,困难也最大。去年,郑州东赵遗址考古发掘,考古的时候发现了很重要的城市遗址,见证了我国的文明进程。结合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以中央文史馆馆员的名义提了一个建议———国家建立大遗址保护补偿机制刻不容缓,希望国家能对大遗址保护进行重视,因为这不是文物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地方政府能承担的事,所以我希望国家能够针对大遗址的保护,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主要是当地群众为大遗址保护牺牲了个人利益,希望国家能有补偿机制,就像对待退耕还林生态平衡补偿一样,为群众做出补偿。用政策来减少群众因保护文物致贫的情况,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这样也能提高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具体说到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于申遗的考虑,老百姓搬迁了,如今这片土地荒着没有利用也是个问题。今后要考虑这些闲置的土地应该怎么利用,既然能长荒草,为什么不能种一些经济作物,能有经济收入呢?过去很长时间这里都在进行农作物生产,也没有对文物造成破坏,说明还是可以利用的。当然,对于地下遗迹的情况,虽然考古队经过几十年勘探考古,但实际只做了其中的一部分,在勘探不清楚的情况下,不损坏遗址还是非常必要的。按照现在情况,除了发展农业的利用,也可以考虑其他的利用,可以在遗址区组织大型群众活动,这也是宣传文物保护的一种方式。另外,在不破坏地下遗迹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 将汉长城遗址公园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我觉得有这种想法很好。我们国家,目前这些公园都是按照不同的行政体制各自管理,文物部门只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长安城已经在立项名单上,即使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国家文物局这个系统支持的力度还是太小。国家公园的人文、自然资源都要统筹考虑,不仅考虑保护文化遗产,还考虑自然环境以及国家公园长期发展问题。 文物保护很重要,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发展也非常重要。我认为文物部门在强调保护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最好把文物保护和当地的生活生产结合在一起。大明宫遗址公园只是保护了大明宫的基本整体,但是它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城市的老百姓需要好的环境,遗址保护和城市的功能相结合,这样城市建设者就有保护的积极性,而且它也能融进城市生活,老百姓也觉得遗址是他们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汉长安城遗址区的老百姓确实为大遗址保护作出了巨大牺牲,特区管委会工作有很高积极性,他们“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把汉长安城保护好”的表态,确实让我们非常感动。相信未央区通过努力,可以探索出遗址保护、社会发展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