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执着地用手中的针和线,将传统与时尚串联起来,使薪火相传的民族技艺在服饰舞台上鲜活闪耀 一组名为“壮锦重现”的系列旗袍日前在“首届中国旗袍团体大赛”上名声大振。这组以黑色为主色调、织有生动壮族元素图案的旗袍倾倒众多评委、嘉宾,人们赞誉道:“将传统与时尚结合得如此完美”,“万般风情的旗袍竟也可以这样彰显民族特色”。“壮锦重现”捧走了大赛含金量极高的“最佳造型奖”。 记者寻踪这组旗袍的制作者,走进位于南宁民歌湖畔的“旗袍故事”绣店。店里挂满了各种华丽的民族服饰。在浓郁的民俗氛围里,“旗袍故事”的主人、广西桂美绣娘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农安琪娓娓道来“壮锦重现”的故事—— 出生于马山,身上流淌着壮、瑶民族血脉的农安琪,自小便受妈妈一针一线刺绣的熏陶。在妈妈手下,一缕缕丝线、一块块绸缎能变成一件件花团锦簇的服饰。这激发起农安琪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别的孩子玩泥巴玩娃娃,我则喜欢玩针线,给布娃娃做衣服。再大点就开始给自己做衣服。”她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双手没再离开过剪刀和针线。农安琪不仅精于织绣,设计、染布同样是一把好手,还收藏了几件有百年历史的珍贵民族服饰。广西画家吴学斌曾身着她设计的壮族服饰出席英国女王90寿辰庆典活动。 以黑为美、图案生动的壮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到本真传承的同时又体现更多的时尚元素?农安琪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场旗袍走秀会上,农安琪被风情万种的旗袍所吸引,灵感瞬间涌现:何不将壮锦与温婉古典的旗袍结合起来,以展现中华民族刺绣之美? 什么样的图案最能代表壮锦呢?农安琪追寻到靖西壮锦厂,一套有着40多年历史,反映壮民族习俗、迁徙路线,融合羽人、牛魂等元素的六景图让她找到了感觉。为了将这些图案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旗袍上,农安琪费尽心思,按比例构图、选料剪裁。几个月时间里,她不断反复推敲。凝聚绣娘心血的“壮绣重现”系列旗袍终于问世,纯黑的光滑缎面下,壮族图案配以银饰,内敛而富丽。“穿上它,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喷薄而出!”农安琪感慨道。 “这一系列旗袍还被推荐到将于今年9月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展示。”“壮锦重现”的成功,让农安琪信心大增,她已将目光瞄准前不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赭红色的壮民族图腾将跳跃在农安琪刺绣的图案中。 同样的骄傲还张扬在贺州瑶绣上—— 今年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礼品展柜里出现了镶嵌贺州瑶绣的笔记本;6月,8位身穿绣有贺州瑶族图案服装的模特走上北京T台,演绎“密缕·拾遗”,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织绣的记忆;7月,在贺州八步区黄石“过山瑶”瑶绣传承基地,瑶绣传承人李素芳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曹敬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剪方瑶”瑶族现代服饰品牌…… 贺州瑶绣红火的背后,站着瑶绣传承人李素芳。她自小随母亲学习刺绣,练得一手精湛的瑶绣技艺。为了心爱的瑶族服饰得以传承和发展,她开办传习班,培养传承人。在她的努力下,贺州许多年轻人都以在婚礼上穿上五彩瑶服为荣。 “用五彩棉线绣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容易,而让瑶绣走出大山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实现梦想,李素芳走出大山,为家乡的瑶绣服饰寻找一条走出去的路。2015年10月、2016年5月,李素芳两次进京参加北京服装学院举办的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研修班、民族服饰研修班、传统印染研修班。 学习中,李素芳结识了同来研修的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曹敬钢,两人对传承民族服饰的理念、思路不谋而合:“要体现传统服饰的原汁原味,并通过科学审美和工艺改进加以完善,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和国际时尚接轨的新路子。”两人几经商量,决定联手打造“剪方瑶”瑶族现代服饰品牌。今年7月18日,“剪方瑶”瑶族现代服饰研发中心分别在天津美术学院曹敬钢工作室和贺州黄石“过山瑶”瑶绣传承基地挂牌成立,联手把贺州瑶族服饰推向市场。 在李素芳看来,“剪方瑶”含义很深。剪,即剪出惜物为金之智慧;方,即方圆有矩乃成之大器;瑶,即瑶绣盘王圣明之祥瑞。在这样的设计理念引导下,蕴含深远寓意、将装饰和实用有机结合的瑶服面世:“天圆地方”系列阐释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精髓,“根”系列结合现代设计层次变化、并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瑶族服饰如果地域性标志太明显,反而不太容易得到外界人士喜爱。我们在瑶绣、实用、欣赏三体结合方面做了大胆创新和尝试。”李素芳对未来充满信心,“引进来,走出去,只有聚集力量,才能将瑶族服饰真正打造成中国民族服饰品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