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叶良康:醉心竹编五十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未知 陈爱红 陈科峰 参加讨论

    
    名片:
    叶良康,鄞州塘溪镇东山人,1947年出生。从16岁开始,他跟村里76岁的老篾匠学手艺,编织实用竹器。1985年,他承包了东山工艺竹编厂。后来竹编厂转型为外贸服装厂,他将服装厂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仍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继续制作各类竹编工艺品。2008年,他被确认为鄞州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成为宁波市代表性非遗传承人。2013年,被评为浙江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削竹、劈篾、构思、设计、编织,非遗项目“鄞州竹编”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9岁的叶良康,是我市少有的能独立将一根竹子变成一件竹编成品的人。近日,记者在鄞州区非遗馆碰到叶良康时,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室编竹席,房间里摆满了他编织的各种竹编制品:精致的竹篮子、开屏的竹孔雀、寓意喜上眉梢的竹编喜鹊梅花图……叶良康从16岁开始编织实用竹器,尽管大部分竹器已经慢慢从人们生活中淡出,但是50多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竹编这门手艺。晚年的叶良康专注于动物类的工艺竹编,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A 结缘:无师自通编竹笼
    俗话说靠山吃山,东山村背枕青山,山里有茂林修竹。上个世纪初,塘溪人仅出售毛竹,后来慢慢加工起竹编制品。叶良康的爷爷常常扛着毛竹走路到韩岭去出售,村民使用的农具中许多是用竹子制作而成。村民常常会请一个篾匠到家里呆上两三天,把家里需要的竹制用品和农具集中做好。叶良康爷爷的好朋友钱阿兴是村里的篾匠,有一次,钱师傅看到叶良康无师自通地编出了一个小竹笼,老人家觉得这个孩子有天赋,打心眼里喜欢他。而叶良康看到连篾匠爷爷都夸自己编得好,也更喜欢竹编了。1963年,16岁的叶良康在钱师傅的指点下开始给生产队做竹编制品,当时的竹编制品以农家的生产生活用具为主。
    劈篾是篾匠入行时必须学的基本功,叶良康在钱师傅的指点下从竹山上砍下三年生的毛竹,将长约4米的竹子用篾刀劈成不同厚度和宽度的篾片,然后编织成热水瓶外壳、竹篮和竹筐等。钱师傅教叶良康做竹编的时候已经70多岁,眼睛也患上了白内障,他对叶良康的传授多是口头指点,很多时候叶良康是一边做一边摸索。
    叶良康不仅仅把竹编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从心里喜欢竹编。东山村从1958年起通了电,但是晚上9点之后就停电了,叶良康常常没日没夜地做竹编,有时候手头上的一个竹筐没有完工,在晚上停了电后,他还要就着煤油灯的光做,一直把筐做好了才休息。
    夏天,山外人家使用棉纱做的蚊帐防蚊子,而山里人家则使用竹做的床帷子,这种床帷子是用柔软的篾片编织而成的,围在老式有顶的木床周围,美观实用,既清凉又能挡蚊虫。做一床床帷子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有时候生意多了还要通宵达旦地赶制。回忆当时的情形,叶良康自豪地说:“当时村里只有两个人会做,我是其中之一。”
    B 创新:传统工笔画“变身”竹编艺术
    1967年,东山村办起了竹编厂,村里派叶良康到宁波市工艺美术厂进修学习一个月。在学习期间,工艺美术师李生友给了他很多指点。竹编厂的产品要出口到国外去,这些产品比叶良康以前编织的农具要精细许多。工厂里是流水线作业,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为了防止产品发霉,篾片和篾丝在编织前都要经过沸水蒸煮,去除竹子里容易发酵的糖分,煮过后的篾片韧性也更好一些。因为既会劈篾,又会编织,还喜欢钻研,叶良康当年就成了厂里最年轻的技术骨干,后来还成了专门负责研发新样品的副厂长。
    1985年,叶良康承包了村里的竹编厂,那时的竹编产品远销国外,生意兴隆。1996年,竹编外销市场开始萎缩,社会对竹编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取代了竹编制品。1998年,竹编厂实在难以为继,做完最后一批鸡首巧克力包装篮后转型为服装厂。尽管如此,叶良康还是保留了竹编厂的机器设备,他把服装厂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仍然在家里做少量的竹编制品。
    市场对实用竹编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了,难道竹编就真的没出路了吗?离开了竹编厂的叶良康反而有更多时间思考竹编的发展方向。塘溪小企业多,一些小企业主需要有特色的礼物送给客户。叶良康从中看到了商机。从小就爱画画的他,早在1997年就花270元买了一套世界动物图鉴,书里的动物形态各异,惹人喜爱。他尝试着做了一些动物形态的竹编工艺品卖给小企业主,想不到,这些价格百来元的竹编工艺品很受欢迎。
    工艺竹编和实用竹编在技巧上存在一些差别,叶良康边做边琢磨。叶良康说:“以前很少有人把竹编做成动物的形状,因为竹编要做出棱角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的竹篮都是圆角的。”怎样做出不同弧度,让叶良康犯了难。他把竹条打磨成不同粗细,编织同一个动物的同一个身体部位,慢慢地,他摸出了点门道:动物的身体得用相对粗的竹条来编,而颈部和腿部则用细条编,这样可以表现不同部位纹理的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巧妙构思下,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竹编动物诞生了。
    编几个动物不过瘾,叶良康还创新出了竹编画。2011年秋,他买了一本中国工笔画大师俞继高的《花香鸟语》画册,然后反复临摹其中的《荷塘双鹭》《白羽醉风》《春江水暖》等作品。他从中汲取营养,推出了竹编画《松鹤长春》。他编的白鹤体态优美,松树苍翠醒目,传统的工笔画就这样以竹编的形式焕发了新的光彩。
    描图、选材、劈篾、编织、上色、上漆……叶良康在2007年摸索出了制作竹编工艺制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C 传授:愿更多的人爱上竹编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鄞州区从事非遗普查的工作人员看到叶良康的竹编工艺品后非常喜欢,并和他取得了联系。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叶良康,也通过他感受到了鄞州竹编的魅力。
    作为鄞州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叶良康从2009年就开始在鄞州区中小学的竹编传承和教学基地传授技艺。2013年,叶良康还加入了几个竹编爱好者群,通过QQ,为竹编爱好者解答难题,传授技艺。同时,他还开通了QQ空间,将竹编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成品图放于网上,供大家参考。至今,该空间已有一万五千多次浏览量。
    现在,69岁的叶良康比年轻人还要忙碌,除了经常在鄞州区非遗馆展示编织技艺外,还要在姜山镇中学、鄞州职高、塘溪中学、塘溪中心小学授课。星期一非遗馆闭馆时,他要到竹山上去砍竹子,在家里将竹子加工成供学生使用的竹编材料。他说,喜欢这样的忙碌,希望在有生之年向更多的人传授鄞州竹编技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