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古书院新生崇文尚武 千年古镇开发重保护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新闻网 吕巧琴 叶茂 参加讨论

    蒙蒙秋雨中,沿着福建古田县杉洋镇乡间的蜿蜒小道,驱车穿过稻浪翻滚的田地,蓝田书院映入眼帘。
    蓝田书院是福建最早书院之一,据载始建于公元937年,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重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两次到此讲学,留下“蓝田书院”、“引月”摩崖石刻及诸多珍贵墨宝。但蓝田书院1975年焚于一场大火,书院里的珍贵文物也荡然无存。
    2013年,蓝田书院重建落成。从此,千年古书院又传出了琅琅读书声。
    “这里是国学班的课堂,堂内18张桌,对应朱熹的‘十八门人’。书院聘请一名专职老师,免费教授《弟子规》、《三字经》以及《论语》等儒家传统文化,让当地青少年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走进书院,当地文史研究者余增福指着“雪堂”对中新社记者说。
    每逢周末,蓝田书院内,身着统一汉服的师生腰佩“蓝田书院”校牌,在孔子像前鞠躬行礼后,开始一天的国学课程。
    在学国学之余,孩子们还跟着特聘的当地拳师练习龙桩拳。源于少林的龙桩拳是福建七大传统拳种之一,而杉洋是龙桩拳的发源地。在余增福看来,学国学,习龙桩拳,正是当地崇文尚武之风的延续。
    古书院的“新生”得益于当地乡贤的扶助。2010年,当地乡贤余云辉博士捐资400余万元人民币,仿古复建蓝田书院。
    千载沧桑,代有兴废。蓝田书院重获新生,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杉洋镇保护开发的一个缩影。
    源于历史文化的千年积淀,杉洋古镇至今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存,古城街巷、寺庙亭阁、祠堂书院、古民居群、近现代建筑、石刻墓葬等文物古迹多达280多处,类型丰富,数量庞大。
    沿着由鹅卵石和青石板铺砌而成的巷弄漫步前行,不经意间邂逅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在黄墙、黑瓦的鲜明映衬中,那深宅大院,那老房子里的木雕窗棂、楹联牌匾,还有留存的10余口古井,都刻写着古镇沧桑与繁华的鲜明印记。
    杉洋的古祠堂,也是一道风景线。李氏凤林祠、余氏蝉林祠、彭氏金公总祠、林氏联珠祠等大小宗祠并峙,呈现位于村外、寺(庙)祠(堂)结合、“状元石”覆盖住台阶等罕见人文现象。
    “宗祠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畅联家族血统、寻根问祖之地,也让在外漂泊的宗亲们记住乡愁。”余增福说,在祠堂文化的打造中,杉洋尤重对下一代进行宗族传承教育,如开展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宗祠旁栽种一株“励志树”、升学学生拜先祖听祖训等活动。
    杉洋镇党委书记李敏表示,杉洋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借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一“名片”,进一步对该镇的文化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
    一如乡贤捐资复建蓝田书院,海内外乡亲慷慨解囊,修宗祠,抢救古民居。杉洋镇创新“政府+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古民居所有者签订出资、保护与利用协议,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古民居保护。
    如今,镇上18栋古民居和乡约堂等古迹已获修缮,杉洋村、杉洋镇相继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值得一提的是,杉洋镇将麦芽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拍摄成影像资料,防止技艺失传;成立农民书法协会和龙桩拳文化研究会,筹建蓝田古镇历史文化展馆,推动龙桩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破解民间传统技艺传承的难题。
    “这些浓浓的草根文化,满满的家乡味道,对本地人而言,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对远走他乡的游子来说,就是一道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李敏表示,要传承保护好乡土文化,让古镇“古”下去“活”起来。(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