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1期刊发了有关民族地区旅游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三篇学术论文,分别针对民族地区旅游形象的传播和构建、扶贫旅游开发的分析和对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不同视角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刘彩凤所著《内蒙古旅游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创新研究》(以下简称刘文)中提到,旅游产业依托高增值、高就业、高效益等优势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各地也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地方旅游资源,内蒙古已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草原旅游之路,而在邓谋优等所著《四川藏区扶贫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思考》(以下简称邓文)中也充分阐释了旅游业的重要意义,认为旅游开发是藏区扶贫工作的具体途径,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田光辉所著《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无障碍旅游机制构建研究》(以下简称田文)一文中,也对武陵山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从而进一步推进武陵山区旅游区域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 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刘文中提到内蒙古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是旅游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形象较为单调,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有待提高、传播媒介渠道不够丰富。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而邓文则论述了四川藏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田文则从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模式阐述了该地区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目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为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初级传统模式,对武陵山区的传统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破坏。 三、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思路 这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和思路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为民族地区全面实现小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构建新型旅游形象 在刘文中指出,内蒙古旅游形象的定位应该创新,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价值,确定该地区与众不同的旅游形象,同时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在邓文中也提到了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以增强旅游扶贫开发的效果。 2.加强民族地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力度 在邓文中指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应该做到有机统一,实施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工作方案,尽可能减少旅游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田文中指出,应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加大保障力度,确保武陵山区旅游生态环境的优美和谐。 3.加强政策扶持的力度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薄弱,邓文和田文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政策扶持这个问题,在田文中呼吁应该在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方面给以武陵山区政策上的支持,包括费用的减免,审批手续的优先等。而邓文中而呼吁国家对四川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旅游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旅游开发管理机制和体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