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深化拓展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京)2013年 崔成男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作了深刻阐释,为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研究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民族平等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评价民族关系的价值尺度。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建设,需要进一步拓展视野,更好地把握规律,不断赋予其新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从思想源头厘清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平等的论述,融汇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是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理论渊源。经典作家对民族平等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平等形式的演变过程。从古代以基督教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即原罪的平等”和“上帝的选民的平等”为内容的基督教平等,到近代“资产阶级由封建时代的等级破茧而出的时候起”,以要求废除封建等级特权,促进“人们相互平等地交往”和商品等价交换为内容的“表面的”民族平等。资产阶级提出的民族平等,反映了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具有反对封建社会政治特权的历史进步性。但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陷入了阶级不平等的泥潭。“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领域中实行,但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提出的“实际的”民族平等实现的首要条件是消灭阶级剥削,“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列宁在苏联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付诸实施无产阶级民族平等观,提出了实现民族事实上平等的途径,即“在民族问题上,夺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的政策绝不是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那样从形式上宣布民族平等……不仅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的劳动群众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和文学,以便清除资本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不信任和隔阂的一切痕迹”。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建设中,始终致力于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消灭剥削阶级和民族压迫制度,实现政治上的民族平等;二是带领全国各族群众发展经济、文化,实现事实上的、真正的民族平等。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项历史任务,各民族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资格。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为实现事实上的、真正的民族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二项民族平等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进入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特色民族平等过程是长期的历史过程,民族特征差异、民族发展差距将长期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短期内难以消除。任何超越民族发展阶段“推动各民族交融一体”的主张,都无异于民族强制同化和民族分离,严重违背了“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即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有史以来“最全面、最彻底、最真实的平等”,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充分体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历史文明的创造者理应享有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平等权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政治法律平等与经济文化平等这两个基本主张统一于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建设实践,促进政治法律平等与经济文化平等的良性互动,不断深化、拓展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研究,实现各民族全面、真正平等之梦。
    从实践层面揭示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价值理念
    民族平等作为历史范畴,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现不同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诉求;民族平等既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可靠保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价值理念,体现在民族平等实践的政治制度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3个层面:
    从政治制度建设层面看。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坚持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相结合、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回应少数民族发展利益诉求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权利正义的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深层价值理念。权利作为一种利益资源和机会资源,其分配应遵循公平正义原则,这是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前提。在多民族国家,如果存在民主不充分、法律不健全的政治情况时,主体民族可能通过多数原则轻而易举地对选举市场等机会资源进行绝对控制,因此无差别的民主权利“天然契合”主体民族的利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超越”一般民主权利的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发展权利,彰显权利正义的深层价值理念。
    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表明了党和国家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价值理念。党和国家坚持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相统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始终不渝地践行分配正义的中国特色民族平等价值理念。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措施,夯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从民族文化建设层面看。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这从民族文化视角,阐释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平等价值理念。国家通过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支持发展民族教育、民族艺术、民族医药事业,鼓励民族文化交流等政策措施,保证少数民族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利,使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更具深厚的多元文化底蕴。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践行中国特色民族平等价值观,对于实现民族平等价值观认同、调节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践行民族平等观,首先要对民族平等作辩证理解,把民族平等作为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范畴来理解,切忌简单化;把民族平等放在理想与现实、近期与长远、民族与国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切忌片面化。要在公民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公平正义风尚,增强其民族平等意识,使民族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成为政策和制度制定的价值底线。政府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真正落实五大自治区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和专项规划,大胆放心地给少数民族“发展的机会和锻炼的机会”,这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积蓄民族地区内生发展资源。要推进民族政策法制化,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要规范、细化《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增强操作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从开放维度阐明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现代追求
    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与中国特色民族平等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实践过程,是顺应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不仅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纵向的传统资源,而且要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民族平等观及其实践的国际比较,有助于认识民族平等内涵的特殊性和共同性,有利于展现中国特色民族平等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赋予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新的时代特色。
    从民族平等的特殊性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有本质区别,两者在民族平等观及其实践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实质区别。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旗帜鲜明地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做到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相统一。这与西方国家诉求抽象的自由平等权利形成强烈反差。西方国家民族平等实践表明,在制度性阶级差别和先天性起点不平等条件下,仅靠政策性机会平等,难以实现结果平等,如二战后的西欧福利国家政策等。在民族平等演变过程中,其呈现被动性、强迫性特征,如美国20世纪的种族隔离、民族熔炉、多元文化政策的历史演变是通过民权运动、街头暴乱等激进方式所推动等。
    从民族平等的共同性看。中西方各自民族平等观及其实践过程,虽然处在不同的发展时空节点上,但都是“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目标的过程”,表现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性特征。对于当前的我国民族平等建设来说,吸收借鉴西方国家以市场机制、法制体系为核心的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建设经验,有助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族发展规则平等体系,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民族地区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经济资源配置功能,才能有效提升少数民族交往能力和民族地区内生能力,这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事实上平等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