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了以“当代西藏人民生活”为主题的新闻沙龙,邀请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湘民和副研究员次仁央宗与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港澳台记者和内地记者进行交流。宗教生活是西藏各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研究员就这方面的内容与记者进行了对话与沟通。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对西藏、西藏人民的宗教生活的认识上为何产生差异时,廉湘民指出,差异和分歧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是信息来源的问题。假如信息来源是单一的、二手的,看问题就很可能会片面或者不正确。“如果能从多方面得到信息,特别是从信息发生源、发生地直接得到信息,自然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中国与境外在西藏方面的信息获取渠道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信息员就在西藏,我们从西藏本土直接获得信息。境外的一些人几十年没有去过西藏,通过二手信息了解西藏,当然会产生对西藏的误解。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境外记者有机会到西藏进行采访,取得一手资料,前提是一定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廉湘民说。 藏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一部分都与藏传佛教相关,西藏在保护和修缮宗教建筑、翻译编辑出版藏汉文的佛教经典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廉湘民指出,西藏文化保护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民间层面。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通过文化保护规划、设立文化保护项目,在西蒇文化保护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比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的保护工程,藏研中心承担的花了将近20年时间、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的藏文《中华大藏经》对勘工程。从民间层面来讲,大量的非政府组织采取多样的形式,对西藏文化进行保护。比如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就是在民间层面致力于西藏文化的保护。 在回应记者提出的现代化是否冲淡了西藏的藏族文化色彩的问题时,次仁央宗指出,西藏在7世纪之前并没有藏传佛教而是苯教,而后来佛教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元素,这说明藏族是开放的,是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样,今天的西藏人像过去接受佛教一样接受了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在西藏逐步取代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最好还是留给西藏人民自己去判断。次仁央宗同时也强调,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进行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