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大理论和政策创新成果,必将为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规律 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一文中强调指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之间有矛盾冲突更有交流融合,在冲突和融合中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汉族本身就是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包融了大量原来不属于汉族的其他民族;中华民族之各少数民族也不同程度地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包括汉族的因素;中华各民族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为保障和促进国家的统一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框架。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既要归功于汉族的巨大贡献,也要归功于各少数民族的巨大贡献。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华民族之各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今天之疆域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对于中华民族之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正是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汉族得以在自觉不自觉中吸纳各少数民族的优点,各少数民族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吸纳汉族的优点,从而不断增加共性,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现实,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巨大包容性、开放性、持久性和优越性,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自强不息。周恩来曾深刻指出:“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还比较短,特别是由于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又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仍然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一些人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比较弱;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的地方民族主义意识还较强烈,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简称“四个认同”)还比较弱,分裂主义活动仍然突出,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原因,我们面临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因此,顺应民族发展的历史规律,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成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各族人民福祉、保障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自觉性。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为各族人民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事实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潮流,客观上我们只能顺应,只能因势利导。在一个现代国家特别是市场经济国家,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发展空间和机会的权利,没有理由把某一个民族的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实际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但不会挤压少数民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且会扩大少数民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会增加汉族的援助负担,而是在相互帮助中扩大汉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首先,对某一个少数民族来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会极大地扩展该少数民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有利于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弥补自己发展空间的不足,有利于吸取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优点,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要德才兼备有能力,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可以担任民族乡乡长、自治县县长、自治州州长、自治区主席等领导职务,也可以在其他地区、其他部门任职。同样,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少数民族公民的发展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公民同样可以成为全国著名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教师、医生、律师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也许,在内地的竞争压力会比在边疆民族地区大一些,但是必须看到,随着边疆的不断发展,边疆的人才竞争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同时我们还需看到,国家和内地也在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来帮助初到内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发展,少数民族到内地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其次,对汉族来说,有义务帮助各少数民族兄弟。而这种帮助,实质上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因为,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也是在帮助内地主要是汉族集聚地区的发展,这种帮助不仅体现在能源资源的贡献上,也体现在生态屏障的贡献上;不仅体现在边疆国防屏障的贡献上,也体现在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贡献上。因此,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但有利于汉族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各少数民族的优点,有利于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汉族的发展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顺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促进各民族在平等原则上的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工作学习和混居杂居,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信互赏、互学互帮的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增强各族公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公民就都会拥有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