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近二十年基诺族研究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胡阳全 参加讨论

    本文从社会形态、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对基诺族近20年的研究状况作了总结,可资参考。
    近20年来有关基诺族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内容涉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以展示其最新的研究状况。
    一、社会形态研究
    基诺族的社会形态问题包括基诺族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根据调查,1949年前基本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的状况。参见杜玉亭《基诺族母系氏族公社史探索》(《研究集刊》1981年第1辑)、杜玉亭等《云南少数民族前资本主义社会诸形态与历史发展规律问题》(《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杜玉亭《基诺族亲属制比摩尔根图式刍论》(《民族研究》1981年第2期)、史继忠《南方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比较研究》(《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2期)、王军《试论基诺族农村公社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关于基诺族是否是“游耕”、“游居”民族的问题,目前有三种意见:第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认为:基诺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刀耕火种、轮歇游耕的原始农业还占主要地位,由于土地不固定,因而形成“地跟山转,人跟地走,寨跟山跑,广种薄收”的原始游耕农业。第二,周新文、陶联明《基诺族不是“游耕”、“游居”民族》(《民族研究》1997年4期)认为:基诺族与周围各民族各自拥有祖传的山水林地是固定的,各村寨之间对山林土地的使用及划分是沿袭祖先确定的界限为依据,基诺族山民们只能在本寨拥有的土地上耕种,“游耕”之说没有根据。第三,石奕龙《基诺族是游耕民族而非游居民族——与周新文、陶联明同志商榷》(《民族研究》1999年第5期)认为:由于基诺族在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从事生产时,并没有因变换耕地而迁徙村寨,解放前的基诺族是游耕民族而不是游居民族。
    关于基诺族“长房”或“大房子”的性质,目前有两种意见。第一、汪宁生《基诺族的“长房”》(《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认为,一、龙帕寨“长房”基本特征是:“长房”内部绝对不能通婚,“长房”基本保持土地公有制,每一“长房”有家长一人,领导本“长房”的有关活动。二、组成“长房”的“火塘”的基本特征是:大多数“火塘”由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组成;各“火塘”有独立的经济;大多数“火塘”实行夫方居住,按父亲一方计算世系,但仍保留大量的母系成份。因此,基诺族“长房”所代表的是古老的氏族组织。第二、郑晓云《基诺族长房的社会性质》(《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认为龙帕寨长房的社会性质并非“一座长房就是一个父系氏族”。长房内居民之间有明确的亲属关系,有着非假定而是事实上的祖先的。在经济上土地不属全寨公有,而是分四层占有。20世纪初,整个龙帕社会已向农村公社过渡。研究此内容的论著还有:庄孔韶《基诺族“大房子”诸类型剖析》(《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基诺族家族公社的宅居类型》(收入林耀华、庄孔韶著《父系家族公社形态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赵树恂《龙帕寨的基诺族》(《民族研究》1980年第4期)、朱宝田《试论基诺族的大房子》(《民族学研究》第3辑,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宋笛《基诺族龙帕寨长房形态习惯法社会结构分析》(《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云南省设计院编《云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云南民居续集》(王翠兰、陈谋德主编,1993年12月版)二书则从自然与社会概况、基诺族村寨、民居建筑、结束语等方面,用图文形式对基诺族民居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婚姻、丧葬和宗教研究
    (一)婚姻家庭研究。宋恩常《云南少数民族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认为:基诺族实行氏族外婚,禁止姨表婚及姑表婚,无论姨表或姑表亲属,必须在四代以后才能通婚。婚姻形态保留有母系向父系过渡的浓厚残余。郑晓云《基诺族婚姻调查》(《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五,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基诺族的婚姻特征有:寨内婚、氏族外婚,婚前同居、离婚较为普遍。现已有显著变化:氏族内婚传统限制已经松驰、由寨内婚到寨外婚的转变、婚前同居及生育者减少、婚礼消费骤增、离婚率降低、婚姻关系相对稳定、注重家庭观念等。有关论著还有:牛江河《基诺族婚恋习俗的心理内涵》(《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和杜玉亭《基诺族的恋爱特点与原始社会的爱情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6期)、《从基诺族的调查探索血缘家庭遗迹》(《世界历史》1982年第5期)以及《基诺族男子成年礼仪简论》(《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陈平《基诺族的恋爱与婚姻》(《民族文化》1984年第5期)、杨知勇等《基诺族狩猎仪式与血缘婚遗存的融合互渗》(《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王懿之《基诺族婚姻文化习俗考察》(收入《云南历史文化新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赵捷《基诺族•永不安分的女魂》(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严汝娴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年版)、杨知勇等编《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龙生庭《婚述趣话》(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基诺族篇》(思想战线编辑部编,中国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基诺族风俗志》(陈平编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向跃平《基诺、佤族的文化和生育行为》(见《传统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等。
    (二)丧葬研究。杨知勇等编《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详细描述了基诺族制木棺、入殓、出殡、送殡、祭祀等丧葬过程,有一整套独特的祭奠仪式。杜玉亭《基诺族首次葬研究》(《思想战线》1995年第6期),论述了基诺族首次葬的文化内涵。
    (三)宗教研究。杜玉亭主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基诺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师祭祀及其对社会影响等作了全面介绍,是目前最新的珍贵资料。覃光广等编著《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宋恩常《基诺族原始宗教试析》(《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初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认为:基诺族信仰原始宗教,是由其社会生产状况及其社会组织所决定,表现在农业祭仪、狩猎祭祀尤为突出。杜玉亭《基诺族巫师产生的背景层次》(《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将基诺族巫师产生的背景分为表层背景、中层背景、中表层背景和深层背景等四个层次,并进行了研究。
    综合性的著作还有方素梅《中国少数民族禁忌大观•基诺族篇》(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杜玉亭《论基诺族生育禁忌》(《思想战线》1994年第1期)认为:基诺族生育禁忌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行为禁忌、饮食禁忌、语言禁忌、性禁忌等,并就其生育禁忌意义作了探讨。
    三、文学、艺术和语言研究
    (一)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其主要论著有:杜玉亭著《基诺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全书分8章,主要有:基诺族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基诺族文学的基本形式,“巴什”——一种古老的文学现象、母系制文学、父系制文学、村社规范文学、文学传承机制及其基本主题、反映民族关系的文学与基诺族文学的现代变迁等。《中华民族故事大系•基诺族卷》(第16分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共收基诺族民间故事71篇,内容全面丰富。《基诺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共收传说故事57篇,分为风习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阿推的故事和动物故事等5部分。刘怡、陈平主编《基诺族民间文学集成》(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分为两大部分,主要收入神话传说故事、风俗歌、儿歌等。陈平《基诺族文学发展的独特道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认为:基诺族的传统文学属于原始文学范畴,作品的思想感情带有前阶级社会的特征。
    (二)艺术研究。许以僖《基诺族的艺术与生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认为:解放前,基诺族的艺术还处于原始艺术形态——“象征艺术”,从服饰、编织和装饰艺术上显现其特点,象征人的某些观念或感情。刘怡《基诺族古婚制的化石——基诺古歌(巴什)的产生和意义》(《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4期),论述了基诺古歌《巴什》的异同、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意义等。邓纯详《基诺族的大鼓舞》(《民族文化》1984年第4期)、董秉常《基诺族民间音乐概述》(《音乐探索》1986年第1期),介绍了音乐舞蹈情况。
    (三)语言方面研究。盖兴之编著《基诺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认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可划归彝语支。该书以景洪县基诺乡曼卡、曼斗一带基诺语为代表,从语音、语法、词汇、方言4个方面作了论述。此外,作者在《基诺语概况》、《基诺语句子的语气》(分别载《民族语文》1981年第1期、1987年第2期)中也对基诺族语言作了详细分类与介绍。
    四、经济发展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尹绍亭《基诺族传统刀耕火种经济文化的变迁》(《民族工作》1987年第9期)、《基诺族的刀耕火种》,(收入《森林孕育的农耕文化——云南刀耕火种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全面论述土地耕作制度及礼仪,认为基诺山区今后的发展,应坚持进行对传统山地农业的改造,同时稳步发展以种植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商品经济,前景将是令人乐观的。郑晓云《基诺山区发展商品经济问题研究》(《民族学与现代化》1985年第2期)认为,目前基诺族发展商品经济主要障碍是:产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诺人民对商品意识水平低,内部经济不活,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交通建设及科技人才培训滞后。为此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进行资源调查,制订社会经济综合开发规划。二是加快小城镇及交通建设。三是加快山区科技文化的普及,努力提高基诺族整体素质水平。杜玉亭《一种经济形式的典型——基诺族生存经济》(《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一文,提出了用生存经济概念取代原始经济概念的命题,认为生产上的一体趋同、自然协作与权威指导、自给性分配与消费,是基诺族生存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生存经济的泛交换体制概念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交换概念大不相同,表现出内向的和谐性与外向的被动性。杜玉亭《基诺族小康二元指标说》(《云南社科动态》1997年第3期)提出基诺族籍迷失现象及小康二元指标可行性构思等新观点。吴应辉《基诺族经济低起点高速度增长现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该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基诺族经济状况的对比,分析了解基诺族经济低起点高速度增长的条件、特点和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详情。作者又发表《论基诺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思想战线》1998年第4期)、《低起点民族高速发展论——基诺族的高速度发展对低起点民族的借鉴意义》(《云南学术探索》1998年第5期)等文,从不同角度对基诺族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生产习俗志•基诺族篇》(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韩培根《诱发基诺族发展商品生产的诸因素》(《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3期)、杨毓才《基诺族经济调查》(《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等。
    五、民族教育研究
    (一)教育史研究。冯春林等《基诺族原始形态教育初探》(《昆明师院学报》1980年第5期),指出基诺族解放前的教育途径和组织形式。教育的途径基本有两个,通过行动教育和口头教育方式,在15岁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并辅以长者的影响和培养。女性少年在15岁以后,则参加“饶考”组织接受社会公共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有生产劳动教育、宗教和道德教育、爱情和婚姻教育、美育、体育和自然常识。把老一辈个体身上保持着的生产知识和社会关系知识,包括宗教祭祀知识传递、学会和掌握应用并传承下来;同时也培养了摩披、白拉婆(巫师)的接班人。范永春《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初探》(《思想战线》1998年11期)认为:20世纪50年代前基诺族主要是依靠原始形态教育,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技能、民族艺术、自然科学知识、风俗礼仪、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
    (二)教育现状研究。杨佑钧《基诺山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族工作》1986年第9期)总结了基诺山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经验:区乡领导重视;群众热情集资办学;学校布局合理;民族教师队伍形成;勤工俭学和保证口粮供应等五个方面。范秉德《基诺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1986年第1期)揭示了基诺族教育事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党和政策指引下,人民政府创建了基诺族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结合当地情况,采取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等。沈其荣、董建中《基诺山经济和教育比翼齐飞》(《中国民族教育》1991年3、4期)认为,基诺族近年来教育和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原因就是较好地处理了经济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六、姓氏族源历史方面的研究
    刘怡《基诺族姓氏研究》(《思想战线》1997年6期)认为:基诺族的姓氏是基诺族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内涵。基诺族的姓是以群体意识为中心,以与人关系甚密的事物为代表,以本民族规范语音为表现形式,而附加在具体事物上的集团的代表符号。白忠明《基诺族的命名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从基诺族口碑中的“命名制”渊源,探讨了基诺族以“连名式”为特点的名字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综合性著作研究。杜玉亭著《基诺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全书分6章简明扼要地把基诺族的族源、族称、母系氏族时期史迹、父系氏族时期历史、村社的经济和文化结构等作了介绍,并附有多幅生活习俗照片。杜玉亭编著《基诺族》(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该书根据翔实的史料考证了基诺族的族源、历史足迹,并介绍了基诺族的社会制度、婚姻家庭、生产活动、民俗民风、精神面貌等,并附有插图多幅。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基诺族专节、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云南少数民族》基诺族篇(二书均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郭净等编《云南少数民族概览•基诺族篇》(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谢蕴秋主编《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基诺族篇》(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诸书是全面系统介绍基诺族的基本资料。王彬著《基诺春秋》(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是一本少儿读物,介绍了基诺族历史发展、居住地、族源、传说、宗教、婚姻、节日礼仪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云南省编辑组编《基诺族普米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是基诺族综合调查资料汇编,记录了基诺族族称、历史发展及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等调查报告。有关基诺族其它方面研究的论著还有:王懿之《四十年代初基诺族起义的特点和意义》(《思想战线》1987年第5期)、王军《基诺族起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记述了1941—1943年发生在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起义的详情、特点及历史意义。骆毅等主编《云南基诺族帕西傣体质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该书是首次对西双版纳基诺族遗传性状况和遗传病调查研究和“帕西傣”支系的家谱健康调查。白忠明《基诺族与基诺族古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认为基诺族古籍在类型上可包括传统的原生载体古籍以及口碑载体古籍,收集口碑资料对于保存基诺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