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捍卫了祖国统一、推动了历史进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深刻指出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方向和路径,为做好民族工作注入了思想能量、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产物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本质是认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生命线,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生命线。认同是团结的前提,没有认同就没有团结;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认同,团结就是无本之末。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培养和树立人民的现代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历史的产物。中华民族认同首先是历史文化认同。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塑造了中华民族认同的连续性。中国历史意识、历史认同共同塑造着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转型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现代性的第一要义。中华民族认同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正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自在民族”转为“自觉民族”,实现了“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统一,成为一个独特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认同就是对这一独特民族实体的认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认同。 人类社会是共同体活动和发展的产物,共同体认同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认同,现代社会首先表现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从清朝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首先是对历史的认同,是对中国历史连续性和国家整体性的弘扬与继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塑造着现代民族实体意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连续性和整体性塑造着共同体意识的连续性,从而产生命运共同体认同。这一文化自觉在近代产生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的发展成熟,实现着中华民族的现代转型。 天下观念塑造着中国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着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统一。“天下一家”、“华夷一家”和“中华一家”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天下一家”、“华夷一家”到“中华一家”的观念从未间断,这一历史连续性塑造了中国国家观念与中华民族观念的统一性认同、整体性认同。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塑造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