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城市乡村美美与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贵州日报 李勇 彭芳蓉 参加讨论

    
    省人大代表在分组讨论会上热烈讨论。本报记者李勇邓刚摄
    
    在赫章县海雀村,村民每天都会义务劳动。张志美(右一)说:比起文朝荣老支书的奉献精神来说,我们做点小事不算什么。本报记者李勇摄
    
    制图:熊灵灵
    核心提示
    过去的五年,贵州省新增城镇人口306.5万、建成区面积461平方公里,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得以大力推进;
    过去的五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100亿元,“三农”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的五年,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发展步伐加快;
    过去的五年,县城经济总量增长1.5倍,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3.7%和8.2%。
    过去的五年,贵州多管齐下,在既要“赶”又要“转”的征程中持续发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协调,补齐短板,发扬优势,在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等方方面面,以辩证的思维统筹谋划全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臧侃代表:东西并举共发展统筹协调齐富裕
    “强产业、扩城镇、打基础。”这是平塘县早已明确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平塘县2015年综合测评指标得分全省排名19位,同比上升17位,经济指标大幅上升,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平塘县的发展成果,也是统筹城镇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果。
    辖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平塘,作为黔南自治州行政区域面积第二大县,在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的任务工作量都较大。围绕这样的县情,省人大代表、平塘县委书记臧侃告诉记者,发展特色规模强产业,东西并举阔城镇,全力改造打基础是统筹平塘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几条主线。
    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塘县在养殖业、生态农业、传统农业等已有基础和特色的产业上加大投入。其中,茶产业在2015年末从过去的4万多亩发展到如今接近14万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目前已接近20万亩;中国南方草地畜牧养殖业基地落成,实现了富民增收的目标。
    “石土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平塘县的工业规模增加值从过去的1亿元上升到现在7亿多元。此外,平塘还依托独特的天眼、天书、天坑的“三天”特色,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目前平塘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非经济强县中排名第一。
    在城镇建设上,平塘东西并举。一方面以东部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另一方面以射电望远镜的坐落点克度镇为中心,发展天文小城和旅游文化产业园,形成一东一西两个城镇集群,达到东西部统筹发展的目的。此外,旧城改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等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方式,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20元,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
    臧侃代表认为,只有在做好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向之下,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上涨,才能在快速脱贫和奔小康的道路上极速前进。
    范祖燕委员: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以及随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不利于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拉大城乡发展差距。
    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的省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秘书长范祖燕今年就将目光聚焦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上。
    范祖燕委员认为,农民工返乡,受益的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和老人,更能带回外出多年学到的技术和一定数量的资金,增加劳动力的同时又能推动村镇经济发展,此外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保存生态特色留住乡愁,能缩小城乡差距,能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返乡农民工张明富就是一个返乡创业的成功榜样。他1998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发展至2014年产值已达8000万元,有员工315人,拥有100万羽标准化鹌鹑养殖园及年加工3000吨鹌鹑蛋和1000吨鹌鹑肉、辣椒生产能力。他利用自己办企业的经验和影响力,在大坎村开展文化宣传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农民朋友们自动以鹌鹑养殖和加工为中心,调整了农产品结构,种植鹌鹑饲料专用玉米11000亩、辣椒8000亩,惠及村民8752人,为当地找到了一条创造财富的好路子。
    范祖燕委员介绍,贵州还有很多成功的返乡农民企业家,他们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的就业渠道,为城镇增加了实际人口,也贡献了经济总量,这是成本较低的小城镇发展之路,是统筹城镇区域民族区域协调发展的便捷之路。
    邓志宏代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地旅游同步推进
    “六盘水市提出了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的三大战略,走循环经济、农村改革和山地旅游的三大路径,实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人大代表、钟山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邓志宏告诉记者。
    邓志宏代表认为,做好统筹城镇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六盘水的优势产业是煤炭工业,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必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六盘水正在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利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机械化程度,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到煤炭焦化,再到焦炉煤气收集的提升等方面,煤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得到了许多项目的支撑,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了资源的全循环全利用,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之间实现了协调。
    同时,六盘水在山地旅游、山地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工作也在齐头并进。三个滑雪场陆续投入运行,盘县的温泉作为新的业态稳步发展,生活型服务业逐步健全,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建设也带动了各区县就业率,逐渐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邓志宏代表介绍,六盘水市的装备制造加工业得到大幅提升,在钟山经济开发区聚集了大量的工业和企业,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气候。同时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也在加快,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使很多发达地区的高端企业能够承接嫁接。现在正在引进一些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生产,逐步使产业往高端创新的方向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产值和整个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时,重视在山地特色方面的打造,秉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退耕还林,种植生态产业陆续开展,既解决了石漠化的问题,又解决了百姓收入增加的问题。另外,棚户区改造、六项小康行动等工作的开展,改善了老百姓居住条件,实现真正的天蓝、地绿、水清、山青,呈现出城乡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龙佑铭委员:保住传统文化精粹促进物质文明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回望过去,变化很大。”省政协委员、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很有感慨。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国内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在贵州揭幕,剪纸、木雕、银饰、蜡染、刺绣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交流活动走遍世界,侗族大歌振兴计划为这块民族瑰宝推广加了一把力,全国唯一的传统工艺培训计划落地贵州……在龙佑铭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在生产性保护、文化生态区保护和村落保护方面的工作中留下很多物质元素和文化基因,而在基因工程建设中把物质文明提升到更高的保护层面,比如百村计划、历史名城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历史街区保护等工作的实施,都表现出贵州越来越重视固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也充分考虑到物质层面的发展需求,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方式留住核心工艺,保住传统文化,也帮助区县、村寨的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大力推动。龙佑铭介绍,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将在2016年启动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整体性保护的典型案例,将对黔东南民族文化、村落文化、传统核心工艺等方面展开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之一。自2012年开始争取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首批试点省起,贵州非遗的数字化建设得到有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七年保护规划,时间从2014年到2020年,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有明确的规划线路,在全国已形成一定影响力。
    胡强代表: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城市辩证对待城乡协调共建
    “对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应该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我们的目标是让老百姓共享,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转型、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等实现共享,而协调发展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省人大代表、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表述了他对五大理念中辩证关系的理解。
    “在转型中要‘转’要‘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资源,在矛盾中如何辩证地看待短板和长版的问题?”胡强代表作出的解释是:“我们在优势中也有劣势,劣势中也有优势。虽然贵州生态好,但是同时也很脆弱,如果不保护问题就很严重,所以协调非常重要,就是要用辩证法来处理好工业快速增长中出现的污染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老百姓共享的问题。”
    安顺计划将打造全域旅游变成一个大景区,通过大生态的建设促进大旅游。安顺正向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的目标迈进,贫困地区的百姓可以通过旅游业得以致富。
    胡强代表介绍,安顺正在打造山城、水城、林城、花城,实现“处处九寨沟,步步张家界”的目标,附近地区的游客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到当地度假,美丽乡村旅游将成为一大亮点,城乡各美其美,共享发展成果。
    在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城乡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要继续坚持脱贫攻坚战,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全员旅游景观的建设、六项小康行动,通过生态建设、生态恢复、植树造林、景观打造等手段,让农村更加美丽更加令人向往。
    罗杰代表:产业催生新动能脱贫攻坚路更明
    “‘十三五’期间,凯里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贫困村、贫困户’为主战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政策措施。”省人大代表、凯里市市长罗杰说,凯里市推进脱贫攻坚将以产业调整为抓手,催生发展新动能。
    主打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强化农业生产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高效农业生产体系,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改造提升传统特色工业,大力延伸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打造炉山铝工业基地。改造提升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产业,发展壮大酸汤底料、蓝莓、食醋等特色食品加工业,打造更多地理标志产品。
    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大数据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台等项目建设。挖掘大数据应用服务,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提供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增值应用和衍生服务的骨干企业。
    拓展大健康产业,依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民族医药等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环凯里半小时健身养生圈”,争创贵州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业,围绕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积极拓展文化游、休闲游、生态游等旅游新业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加快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和文化展示体验平台,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苗侗明珠·山水凯里”文化旅游品牌。
    深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产业延伸,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
    统筹协调铸就和谐
    各方面统筹兼顾,才是协调。然而,在既要“赶”又要“转”的发展之路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之间的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走过“十二五”,这些问题已得到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全力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并行不悖,农旅融合、文旅融合齐头并进,带动各地百姓就业,提升城乡经济增长,生态文明之美更加鲜亮。
    总结“十二五”,差异越来越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牵手乡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遍布黔中大地,和谐之美更加动人!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贵州正在向更快更好的方向迈进,守住两条底线,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以辩证的思维谋划全局发展,辩证处理各方面出现的矛盾和差异,并相互促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在翻开崭新篇章的“十三五”将呈现更加协调更加和谐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