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之关系 在民族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民族文化性格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载体得以呈现,而不同的民族文化载体则极大影响着民族文化旅游对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民族文化载体 就文化的形式而言,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性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性民族文化两类。物质性民族文化是固化的文化,包括各类遗址遗迹、历史遗留的主要实物以及具有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落等)。非物质性民族文化是活态的文化,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与节庆)、民族语言、知识实践、传统手工业以及各类文化表现形式、文化空间等。民族文化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呈现形式。就文化的载体而言,民族文化载体分为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和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两种,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是具有公共参与性的文化载体,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则是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没有彰显性的活态文化载体。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以公共性、强参与性为本质特征,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以排外性、内向性等为本质特征。 (二)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文化载体的关系 在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民族文化性格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载体得以呈现,而不同的民族文化载体则对应着相适应的民族文化性格。总体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民族文化更适宜搭建、匹配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这样更有利于呈现文化的外向性、公共性;而对内向型性格的民族文化,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应当是民族文化的是主导载体,以匹配其文化的内向性与排外性;而中庸型性格的民族文化由于介于内向型和外向型民族文化的中间,其民族文化因其性格呈现出“内向”与“外向”的两可性,可以依据所呈现的具体文化形态,分配匹配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和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 (三)民族文化载体与民族旅游开发的关系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就是民族文化旅游[7]。现实中,民族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民族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民族文化载体不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空间随之存在差异。其中,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由于其公共性,民族文化主人大多愿意将这部分文化载体开发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并又由于有着较强的参与性,游客也能够通过参观、游览等大众旅游方式消费这部分旅游产品,因此旅游开发空间较大。而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由于有着排外性、内向性,民族文化的主人大多较为排斥此类文化载体的旅游开发,不愿意把这部分文化载体作为旅游产品呈现给游客,因此开发空间较小。但是在现阶段旅游开发中,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却往往因其神秘性而备受旅游者青睐,因而成为游客渴望接触、而又很难触及的“神秘地带”。 (四)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旅游开发的关系 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性格通过影响民族文化载体、进而影响到民族旅游的开发方式。首先,外向型性格的民族文化匹配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民族旅游开发的空间尺度较大,可以立足开发潜力、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内向型性格的民族文化匹配后台隐秘性文化载体,民族旅游开发的空间极其有限,不宜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应采取保护为主的控制性开发策略。而对于中庸型性格的民族文化,由于民族文化前台公共性文化载体与后台隐秘性文载体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旅游开发空间尺度具有不确定性,应立足具体文化的特色和吸引力,宜选择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文化载体进行开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