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布江达县农牧民在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热情表演富有工布文化特色的锅庄 自2010年林芝地区被正式列入首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以来,坚持以公共文化“共创共享”为目标,以建设西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为载体,以打造“活力文化、实力文化、特色文化、精品文化、魅力文化”为抓手,以创建“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兴地、文化强地、文化富地、文化稳地”战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林芝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前不久,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命名林芝地区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是我区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地区。 强基础——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支撑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林芝地区在建立文化人才资源储备库和文化志愿者队伍,整合业余骨干队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现文化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和对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对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共享工程县支中心等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扩大林芝地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成立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将各项工作任务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及各县,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了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并从2011年起,在安排2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同时,确定了在上年基金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安排150万元作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递增20%的政策。各县也按照本县的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投入力度,地区行署、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通过积极引导、采取协办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2011年,国家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的创建活动。2011年地区本级财政文化支出224万元,到2013年增加到426万元,同比增长90%。同时,建立了重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群众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惠民”工程专项经费项目库,有序推进了全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抓亮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服务水平 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林芝地区认真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加大实施力度,大力编创文化作品,有效实施了具有林芝特色的“四大文化工程”,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即:实施以创建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为主的文化育民工程。按照“有图书阅览室、有数字电影院、有40套以上广播电视节目直播卫星设备、有村文艺表演队、有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标准,不断加大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创建力度,创建完成了45个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同时,与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地、县文艺团体深入农牧区、社区广泛开展文艺演出、送书、送电影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实施以文化馆站建设为主的文化惠民工程。林芝地区整合国家、援藏和地区配套资金,引导农牧民投工投劳,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地区共有52个文化项目纳入《“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总投资约2.5亿元。自创建以来,林芝地区开工建设了数字电视、朗县冲康庄园、4县新华书店、4县广播影视中心和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项目;争取国家投入1500万元用于农牧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落实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地支中心建设资金150万元,建成了7县、7个乡和75个行政村信息共享基础服务点,并落实了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120万元;建立了各种广播电视卫星地面台(站)757座,其中乡(镇)、农牧区村村通站点730座,户户通接收设备27192套,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84%和96.45%,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地区自办电视新闻节目地、县同步播出。实施以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为主的文化乐民工程。按照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大众创造,全民参与,人人享受”的工作宗旨,林芝地区结合本地是多民族聚居地的特点,充分发挥7县区域文化资源优势, 将林芝特色民族锅庄与全民健身融为一体,创作推出了《来自第一代藏王故里的锅庄—波卓》、《多彩林芝》等广场音乐,有效打造了林芝地区特色群众文化广场活动,为构建和谐林芝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林芝地区群众文化广场由以前的50个增加到了82个,年参与人数达60多万人次,2013年林芝地区群众广场活动获得了全国“第十届艺术节公共文化服务类群星奖”。实施以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主的文化富民工程。林芝地区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和各县文化艺术节,加大部门间合作力度,有计划地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相结合的“六个一”工程建设,引导农牧民群众走文化致富道路。扶持了一个文化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挖掘文化潜力,策划大型文艺活动,开发推出特色文化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一台大型节目:依靠福建省援藏队的支持,联合文化旅游企业,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生活采风,创作了大型民族音画节目—《寻找香巴拉》。开发了一批区域文化创意产品:以米林、林芝、波密、朗县和墨脱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依托,从特色工艺加工入手,将珞巴织布技艺、工布藏族服饰、藏香、西巴斗熊节、竹编技艺等项目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投放文化旅游市场,满足了广大游客需求。搭建了一个文艺演出队与旅游企业合作平台:通过米林、工布江达和林芝县民间艺术团参与黄牡丹、桃花文化旅游节及区域内景区文艺演出,提升了全地区景区文化内涵。 为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投资100万元,在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结巴村、林芝县鲁朗镇扎西岗村2个村组建立了村文化旅游演出队;投资77万余元,对林芝县等6个县级民间艺术团和朗县冲康庄园民俗表演队等进行舞蹈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商业演出的能力,不断增加全地区旅游景区文化的附加值,达到了文化旅游互利共赢的目的。推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以波密县扎木县委红楼、易贡将军楼,林芝工布第穆摩崖石刻,工布江达阿沛管家庄园、太昭古城等重要历史和革命文物为基准,打造具有林芝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引领游客观光消费,合理开发利用文物,提高经济价值和文物爱国教育作用,扩大了游客了解林芝文化的内容。创建了一条文艺村示范线:投资30万元,有计划地壮大工布江达县江达乡太昭村、工布江达镇阿沛村、林芝县百巴镇章巴村、更张乡门仲村等一批“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的文艺表演队伍,提高了示范村文艺队演出水平。 树品牌——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为实现“一地一品、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文化,林芝地区积极探索企业参与、多部门共同举办文化活动的工作路子。近两年来,林芝地区文化广电局、老干局、团委、妇联、工会、教育和机关工委等部门在联合举办了“爱我林芝、歌唱林芝、繁荣林芝”系列歌舞比赛的同时,各县积极挖掘地域独特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地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松茸美食文化旅游节、林芝县桃花文化旅游节、米林县珞巴民俗暨藏医药文化旅游节、朗县仁布圣水文化旅游节、波密县民俗文化艺术节、察隅县僜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墨脱县门巴民俗文化艺术节等区域特色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让群众享受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文化盛会,并积极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演出、节庆文化活动、送书送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充实了文化乐民工程内容。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林芝地区出版发行了《多彩林芝》、《欢歌林芝》、《林芝工布民歌之一》、《林芝工布民歌之二》、《工布扎念琴》、《美丽多彩的故乡》等一批优秀的林芝地区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光碟和《帕龙河畔—惊涛文集》、《藏东南文化遗产探秘》、《大山民族—西藏米林珞巴族社会文化今昔》等介绍工布风情、文化的书籍。林芝地区还注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挖掘、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出版了《西藏林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集整理了100多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谚语、民间故事等资料。挖掘保护了一批林芝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专业、民间、业余和农牧民文艺表演内容,满足了群众传唱林芝歌、传跳林芝舞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编排优秀文化作品,让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走上大舞台,促进了林芝文化的宣传和交流活动。2011年,林芝舞蹈《踏雪迎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全国农民春节大联欢文艺展演;2012年,编创的舞蹈《工布新年》和朗县金东乡原生态歌舞《玉湖蓝莲》参加了自治区电视藏历水龙年晚会演出;2013年,编排的民族舞蹈《慈祥的母亲》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春节晚会演出。林芝地区电视台还与广东潮州电视台合作拍摄制作了反映区域地理风土人情的33集电视片《雪域江南韩水情》,既对外宣传了林芝独特的文化,又展示了林芝地区各族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创建工作中,林芝地区还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形成了《创建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效机制研究报告》的课题报告,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民族民间文艺挖掘抢救工作、文艺创作扶持与奖励、推动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奖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奖励4个奖励办法,设立了林芝地区“南迦巴瓦”文化艺术奖,举行了首届林芝地区“南迦巴瓦”文化艺术奖颁奖典礼,评选出了20个先进集体和16个先进个人。 重成效——彰显林芝边疆民族文化特色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林芝地区从开展“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工作、鼓励民族文化作品创作、建立文化共享平台、拓展文化作品创作渠道等方面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立起富有民族风情、边疆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建设文化边疆、确保国防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现在林芝地区已建成了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图书馆,修缮了工布江达太昭古城、阿沛庄园和波密扎木中心县委红楼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地区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7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共享工程县支中心,54个乡镇有文化站、村村建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同时,乡(镇)、村广场音响、图书、书架、桌椅等文化设施配备齐全,使乡(镇)、村文化站室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3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的目标,为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也得到完善,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夯实。 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现在林芝地区农牧区平均收看电视节目40多套,收听广播节目4套,并开通了林芝地区综合广播。2013年,为农牧民放映电影14745场,观众累计达549980多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面达到90%以上。 图书借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芝地区图书馆为方便广大读者借阅图书,设立了“流动图书馆”,拓展了服务领域,使广大官兵和各族干部职工群众能够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并举行了首届“超级读者”评选活动,为鼓励全民参与阅读、营造良好的学习型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较好地发挥了图书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2013年林芝地区图书馆接待读者5600多人次,文献外借册次6300多册次,免费办理借书证170个。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力快速提升。林芝地委、行署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布局中,既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又坚持把重心放在基层和农牧区,确保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并依托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传统民俗节日、各级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深入农牧区开展文化服务,到2012年6月底,全地区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了全区先进水平。 文化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保障。近年来,林芝地区落实文化设施用地149392平方米。其中,村文化室(含活动场所)每个200平方米,全地区共有489个村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含活动场所)375平方米,全地区共有54个;县文化活动中心每个1200平方米(含活动场所),全地区共7个;县文化共享中心120平方米,全地区共7个;地区图书馆3202平方米,地区博物馆6000平方米,地区会展中心4900平方米,地区艺术团8000平方米。 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能力得到提升。现在林芝地区已有6个县民间艺术团体和178支农牧民业余文艺表演队,他们已成为了林芝公益文化事业的主力军,各文艺团体新编(节)目、新创作词曲及音乐公众演出逐渐增多。同时,县民间艺术团和农牧民业余文艺队还积极加入到旅游文化的行列中,实现了农牧民文化增收的愿望。 林芝地区十分注意把握和发挥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优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展现民族风情和边疆特色,以满足当地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目标,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受益面和效益。 以“传唱林芝歌、传跳林芝舞”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为媒介,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构建和谐边疆氛围。早在2006年,林芝地区就通过政府主办、社会各界参与、城镇辐射乡村的形式,按照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突出民族文化要求,创办了“传唱林芝歌、传跳林芝舞”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现在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在地区所在地和所有县城已成为常态的文化活动,并已延伸到多个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开展,成为当地各族群众公共文化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广场文化活动通过唱红歌、表演民族歌舞、销售地方图书及音像制品等形式,让群众在观赏中享受文化、在读书中走进文化、在学习中延伸文化、在传承中保护文化,充分展现了西藏歌舞海洋的蓬勃生机和西藏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的良好精神风貌,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风格,推动了多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边疆的和谐稳定。 以节庆文化为载体,展现林芝多彩多姿的民俗文化,凸显边疆群众文艺风采。近几年来,林芝地区积极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了地、县两级文化旅游品牌。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极富民族特色的文艺歌舞表演,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林芝地区干部职工、驻地部队官兵、进城务工人员及当地群众的文化业余生活,很好地展现了林芝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促进了县、乡(镇)、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进一步展现了林芝边疆群众的文艺风采。 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为突破口,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现林芝独有的特色边疆文化。近几年来,林芝地区挖掘保护了一批民间舞蹈,全地区专业、业余创作人员和演员积极深入生活,采集当地风土人情的文艺创作素材,创编音乐、歌曲或舞蹈作品100余件,2012年,民族歌曲《工布姑娘》、《情满高原》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民间音乐舞蹈作品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既继承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又向群众和广大游客展示了林芝地区特色的边疆民族文化。 (本版文图均由林芝地区文化广电局提供) 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的群众正在上网了解外面的致富信息 林芝县的农牧民正在开展非遗保护项目——工布响箭竞技比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