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乡那边,农民一年的收入最多就两千六。在这里的话,我们有的员工干一年就已经往家里汇了三万到三万五千元,她这里工作一年,就把整个家庭的收入提高了很多倍。” 说这话的是新疆阿克陶县玉麦乡的副乡长阿依木沙·阿尔曼,2014年33岁。2013年,她作为新疆籍女工的领队,带领600多名维吾尔族青年前往远在东部沿海的浙江省慈溪市一家纺织企业务工。她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外出务工让很多勤劳、朴实的新疆打工妹尝到了甜头,她们现在的收入是在新疆务工、务农的上十倍。 阿依木沙对记者说,尽管收入多了很多,但还是有不少女青年在一到两年后选择回新疆老家。22岁的维族女青年阿依诺阿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在慈溪市一家纺织厂已经工作满一年了。她在电话中向记者讲述了她面临艰难选择时极为矛盾的心情。她说,“我们喜欢这里,可是也很想爸爸、妈妈和孩子。距离太远了,出来工作就没法回去。如果回去的话,又无法再出来工作。如果我们家乡有这样的工厂的话,我们可能就能干得更长时间了。” 多年来,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措施,为新疆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仅2013年,新疆就先后有270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然而,新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就业依然十分严峻,以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喀什地区阿克陶县为例,在全县21万人口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处于失业或无业状态。 来自阿克陶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热汗古丽·依米尔今年25岁。200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热汗古丽冲破传统习俗的束缚,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成为浙江慈溪一家纺织厂的纺织女工。期间,她作为国家就业扶持政策的受益者,还积极帮助家乡1000多名女青年外出务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随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支持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后,热汗古丽意识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新疆本土产业发展,才是解决新疆青年就业的根本之策。为此,她今年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议案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企业前往新疆投资兴业。她说,“做劳务输出实现就业不是长期性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出去的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却在家里。他们好不容易到内地学会一门技术,工作一两年之后就必须回去成家。成家之后有了孩子,就都无法出去务工了。”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素以资源和物产丰富而著称,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东部优势产业向西部边远地区转移。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年度例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当前新疆最迫切的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国际大通道。他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瓶颈作用就比较明显,还有包括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生态环保压力比较大,还有边境口岸政策和人员往来还不顺畅。‘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要加快构建一个畅通高效的国际大通道。只有把通道建设好了,未来经贸投资的发展、人员贸易的往来以及多边交流的扩大才有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雪克来提·扎克尔也十分赞同加强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和建设,将是新疆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而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契机。他说,“通过国家支持,把新疆的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使新疆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发展,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从而使新疆实现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