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廖周 长河漾余晖,涟漪涌金光,几乎每个摄影爱好者都喜好用相机去定格唯美的自然之景,奢望能有几张落日余晖的意境之作做为骄傲的资本。若要追求唐朝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极致景色,莫过于中卫沙坡头了。沙坡头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南靠山峦叠嶂、巍峨雄奇的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千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沙坡头的摄人心魄之处,在于浪漫沙海的奇幻瑰丽,在于大河奔流的侠骨柔情。 在沙坡头旅游区欣赏“长河落日”最令人心神荡漾。傍晚时分,玫瑰色的霞光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光影焯烁,一半泛着粼光,一半沉寂着暗红。远处,羊皮筏隐约在水面漂荡,岸边的沙丘上驼铃阵阵,河风吹来,让人不禁把脚丫踩进沙里,炙热的沙子到了傍晚却如此温暖。夕照下的金色鳞波渐变灰暗,分秒中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光阴的移动中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长河与落日搭配是长与短的相互映衬,是瞬间与永恒的相互补偿,因为有了落日才显示出长河悠长的生命力,也因为有了落日才让人们品味长流不息之中持久岁月的光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皮筏、温暖的沙丘、孤独的烽燧和渐远的驼队,这些生命中不多得的体验虽是一瞬,但却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见过沧海日落的壮观,高山晚阳的雄奇,平湖夕霞的宁静,更觉长河落日在黄河与黄沙的映衬下,余晖如血,如诗如画,在恍若铁马金戈的沧桑中悟得人生的豁达与哲思。 日出日落、长河不息是母亲河给予人们最大的启示,而她给予宁夏这片土地的恩惠更多。长河绵延下的灌渠纵横交错,千百年来滋润着沃野千里的银川平原,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日出日落,生生不息之间与日俱新,在这片沃土上持续创造着奇迹。 火石丹霞 宁夏社科院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 郭勤华 火石寨,位于西吉县火石寨乡境内。这里的丹霞地貌独具特色,因其砂岩石质为红色,且石峰林立,故以火石丹霞相称。在总面积约98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生就的丹霞地貌群峰,座座相连,织成一片,蔚为壮观;丹崖、丹峰、怪石等自然风景构成优美的天际线,让我们用双眸聚焦她鳞次栉比和突兀优美的“雄、奇、秀、险、幽、奥”,用心感受自然形成于远古神奇而恢弘的沧桑史诗。 火石寨丹霞地貌,与须弥山是同一个山系。单就地貌特征看,石头是红色的砂岩,而且造型奇特;如果把“寨”拉出来琢磨,就有背后的故事。早期的寨,与军事有关,与战争有关。火石寨,也不能例外。唐代安史之乱后,固原境内的大片地域为吐蕃军队占据,火石寨就是当时一个驻扎军队的地方。现在所说的火石寨,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概念,包括扫帚(扫竹)岭、石寺山、禅佛寺、石城等景观在内。影响最大的历史故事,就是明代发生在石城的满俊起事,对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扫竹岭,原为西吉县八景之一,称其为“云台叠翠”,群峰环抱。夏日紫丁香扑鼻,秋天树叶殷红摇曳。这里的石窟虽已失去佛像,但仍感觉得出曾经的辉煌,玉皇阁、牛王殿、万寿宫等洞窟遗址清晰可辨。火石寨丹霞地貌造型奇特,有的像飞来石,在尖尖的山顶上另置一石,有的像匐地的狮子,俯视着周围的景致,有的像楼房,敞开着各类造型的窗户…… 石城,造型规模宏大,依附的故事也会让后人惊叹!满俊,是元朝平凉万户巴丹的孙子。巴丹早就归顺明朝,到满俊时已是牛羊遍野的殷实人家。但由于各种原因,满俊拉起队伍以石城为根据地与明朝军队抗衡,明史里已清楚地记载着“石城”的名字。石城之战,明朝政府先后多次出兵围剿,都以重大失利而撤兵。无奈,朝廷重新组织了一个以项忠为首的指挥班子,以陕西巡抚督御史马文升协助围剿。同时,统调大军实施了一个六路进兵的军事计划,而且准备动用御林军。经过艰难的军事进攻才攻克石城堡垒,石城也因满俊据此对抗明军而闻名。 2002年,政府筹资建成的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以保护黄土高原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为主的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此后还建有火石寨地质博物馆。保护区内除独特典型的丹霞地貌地质外,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环境下形成的典型的山地森林草甸生态系统的基因库,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丹霞地貌景观。 艾依春晓 宁夏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贠有强 城市因水而显得灵性。像很多城市一样,行走在银川市金凤城区东西方向的任何一条街上,总会经过一条南北方向的水系,那就是与银川人相伴为宾的艾依河。艾依河正如她美丽动听的名字一样,像一个缓缓行走着的回族少女,左顾右盼,婀娜多姿,楚楚动人,从南到北,穿城而过。河水清澈平缓,或宽或窄,岸边多垂柳、杨树、沙枣树、榆树,以及各种绿化灌木、松柏。每逢初春,各种植被在春风吹拂下开始复苏,慢慢的开始变黄,泛绿,出芽。随着春的脚步加快,植被芽叶逐渐伸展繁茂,树叶枝条随风浮动,影映在艾依河水面中,倒影清晰如画,微风袭来,水面微波粼粼,袅娜动人,让人如痴如醉。人们行走在岸边,嗅闻万物复苏的气息,看着河边休闲的垂钓,间或有不知名的鸟叫声传来,不经意间便被这春的景致感染了,恍惚间人在画中行。宁安大街艾依河桥、亲水大街、艾依河桥、艾依河陶然水岸等河段都是感知艾依春晓的绝好去处。 艾依河到底什么来头呢,还得从2003年说起。当时,为了把银川建设成“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宁夏在充分考虑了银川城曾经的“七十二连湖”历史,从现有水资源的实际出发,因地势疏导,开工建设了今天的艾依河。艾依河充分利用黄河水、天然降水和银川湿地、湖泊等水资源优势,南起唐徕渠永家湖退水闸(永宁县境内),北至平罗县沙湖,沿途连接阅海、沙湖等数十个湖泊湿地,接引了银川防洪的六个拦洪库和两个滞洪区。艾依河建成后在改善沟道水质、调节地下水位、提高城市防洪排水标准、保障湖泊湿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美化了人居环境,成为银川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顾河道建设初期,当时,人们还为这条人工河的命名讨论了一番,到底是叫艾依河还是叫爱伊河,大家争论不休。总之,叫哪个都觉得有道理呢。可喜的是,2005年艾依河阅海段正式开始通航运营,人们闲暇之时泛舟艾依河,游览观看银川美景,别是一番感觉。今天,艾依河早已成为“银川平原绿色飘带”,成为大银川建设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黄河金岸 宁夏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贠有强 黄河从甘肃进入宁夏,出峡谷而进平地,土地辽阔,水流缓稳,形成了肥沃的卫(中卫)宁(中宁)平原和银川平原,这里物产丰富,水稻种植、枸杞栽培、名贵中药生产驰名中外,尤其每逢水稻收获季节,绿浪翻滚,稻香扑鼻,蔚为壮观。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由南到北,顺黄河而下,沿岸依次排布着沙坡头、黄河圣坛、一百零八塔、青铜峡大坝、黄河楼、黄河大桥、滨河新区、黄沙古渡、石嘴子等景观与工程。无论是站在黄河楼上远眺,还是乘坐飞机向下俯瞰,都会看到河水灌溉良田的美丽景观,看到沿黄河依次分布的城市、景点,让人不由的感叹“天下黄河富宁夏”果然名不虚传。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宁夏黄河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此屯垦,开始了引黄灌溉的历史。两汉“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修建汉延渠等灌溉渠道,农耕经济相当繁荣。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北周宣政元年(578),陈将吴明彻被打败,北周政府把三万战俘迁到灵州,“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据考证,至唐代宁夏开始大面积水稻栽培。唐代诗人韦蟾曾赋诗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经过汉族移民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共同屯垦开发,使自然风貌与文化特征双重交融,打造出了久负盛名的“塞北江南”。明代封藩宁夏的庆王朱栴编纂的《宣德宁夏志》收录的旧西夏“八景”,就以“良田晚照”、“汉渠春水”这样的景观描述了宁夏黄河岸边的情景。清人张金城编纂的《乾隆宁夏府志》中记载有“长渠流润”的引黄灌区风光。可见,昔日黄河岸边的农业生产景观是何等壮观。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活在宁夏这片热土上的回汉儿女,立足实际,把握区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打造“黄河金岸”、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战略构想,赋予了“天下黄河富宁夏”新的时代内涵。经过人们的努力建设和不懈奋斗,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黄河金岸的轮廓。沿黄两岸由南向北延伸的滨河大道宽阔平坦,像一条金色的珠链将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平罗、青铜峡、灵武、贺兰、永宁、中宁等城市连为一体,城市集群作用正在发挥出来,必将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城镇间保留的农田、林地、水面等绿色空间,与城市相得益彰,互为映衬,构成了一幅现代自然与人文和谐相处的图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