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认识新疆文物的独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014年4月,他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新疆是中国联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节点,具有广阔的经济增长潜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核心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心,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西出桥头堡;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拥有不胜枚举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的交融地。 由于新疆特殊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新疆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互鉴、平等合作提供了文化平台,展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包容性;新疆文化遗产的稀有性,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了独有的文化支撑,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新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了历史记忆的依托,印证了中华文明历来就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巩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化遗产保护能够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有利于解决国家的历史文化认同,还能够架构起民众心灵最深层的部分,是文化“中国梦”徐徐展开的底蕴。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推动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合作的枢纽。 由于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文物工作在强化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四个认同”,正确阐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灿烂的古代文明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历史史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充分发挥着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探索保护、传承、服务的新模式 两年来,新疆文物部门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传承的新模式,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提升文物保护能力。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和苏巴什佛寺遗址等6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新疆在整个申遗项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丝绸之路新疆段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有效维护丝绸之路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新疆与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疆文物部门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本,加强协同合作,注重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丝路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涉及广阔的时空地域,也关系到整个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交流融合。这就决定了对于“丝路文明”的研究,必然是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文化遗产是由自然、文化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综合体,造就了丰富的、多层次的价值体系。研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究其实是为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早在201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学、塔里木大学在乌鲁木齐签订了《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始了校地四方战略合作。2013年5月,召开“2013年四方战略合作年会”,正式签署《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借鉴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和浙大近十年参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功经验,四方共同编制实施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合作工作规划,开展遗址、民俗等遗产资源调查,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和遗址环境监测,物探考古与保护材料研究等工作,共同培养新疆文物系统、塔里木大学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人员,联合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平台或实验基地,规划建设新疆文化遗产保护数据资源库、新疆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与专题资源库等。两年来,四方在重大项目合作申报、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11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浙江大学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论坛·新疆”在浙江大学举行。论坛依托“四方联盟”与浙江大学“一带一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筹),由新疆文物局与浙江大学主导,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立足文物实体,“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促进“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推及丝绸之路的经济政治研究。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既要让文物留得住,也要让文物“活起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与新闻部合作主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于2014年10月21日在法国巴黎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来自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9件汉代精美文物参展。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物,承载着丝绸之路的记忆,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法国人民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了解作出新贡献。 服务大局改善民生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与东中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文物保护工作来说,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物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新疆文物部门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紧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着力发挥文物在改善民生、教育人民、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强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作,做好大遗址抢救保护工作;以有利于改善民生、巩固祖国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为出发点,合理分配文物维修资金;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布局文物保护项目,使文物维修从“点”向“线”改变;积极主动加强和地方发改、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南疆四地州的资金投入力度,抓紧在全疆实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惠及民生和有利于文物、民族团结统一的重大项目。在进行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与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 紧紧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大力推动文物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长治久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是治疆的总目标和总要求。结合当前新疆“三期”叠加、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文物部门要充分发挥文物史证作用,面向群众,正确阐述新疆历史、新疆宗教演变史和新疆民族发展史。加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去极端化”、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开展文物对外交流及宣传舆论项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资助鼓励新疆文物部门主动举办、承办全国大型文物宣传活动,开展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成果展以及国际研讨会,希望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在安排对外合作交流、对外展览时考虑新疆的特殊情况,主动推介新疆。 服务民生建设,发挥文物资源作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彰显地域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博物馆基本建设和展览提升项目,积极加大力度推动博物馆深入基层。将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文化财富,改善文物周边环境,为地方民众营造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促进遗产地旅游业进步,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思路已然清晰,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新疆迎来了对外开放和自身发展的大好机遇。这对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