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蕴藏着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丰富自然资源。物质财富的生产既是价值的转化和增加过程,也是资本积累和劳动的使用过程,所以资本的积累强度和劳动的有效使用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对西藏而言,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它的经济增长模式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微观基础。 一、西藏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础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前者如资源分配形式、产业结构、家庭的消费储蓄、生产的技术水平等等,是影响微观资源的配置与资本积累模式的直接因素。非经济因素包含制度安排、社会资本等相当丰富的内容,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机理具有相当大的地域性差别。 在经济学文献中,城市化和城市集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城市集中相对于知识积累、信息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单纯的城市化并不是目的。城市在促进生产率增长的意义上进行集中化,才是对经济增长更有意义的。金融机构运行的效率对促进资本的快速积累十分重要。只有金融市场运行有效率,才能敏锐的辨识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领域,这个结论意味着,外部的援助从数量到形式,必然同被援助的经济体相结合,对西藏而言,有许多产业发展的机会可以避免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这为外部投资援助达到理想效果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西藏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就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西藏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受援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低,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西藏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西藏所拥有的资源和能源及其提供的旅游休闲功能是未来西部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集团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西藏需要同周边地区构成分工与协作的关系。首先应当利用比较优势与特殊资源禀赋同周边地区形成互补关系,形成集团化区域化的经济功能。其次,西藏城乡各地要实现新的飞跃和发展,必须要通过区域合作的途径,利用区域的整体比较优势,在区域内部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构筑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西藏的水能资源、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森林和珍稀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以及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西藏这样具有特殊资源禀赋的地区,可以基于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必经过产业发展的所有阶段,经济结构可以从较低阶段直接过渡到较高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换,从而使区域经济可以直接进入较高的经济形态。 三、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产业基础分析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7.0∶23.0∶50.1,第三产业比重开始首次高于50%,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的省份,并在以后的年份中一直保持“三一二”态势。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4∶32.3∶54.3。如果从绝对量来看,西藏第一产业并不大,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绝对量增长迅速。 然而西藏第三产业发展中大规模政府财政投入推动是重要因素,而且传统行业占了绝大部分,其中以旅游业为主导。由于旅游公司和服务者大部分来自外省市,旅游业收入对于提高本地居民收入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大。 西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过高,同时西藏的就业没有出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转移现象,这种情况表明,西藏产业发展一直具有典型的二元化特征,并形成两套经济系统:传统经济与现代化支援性经济。传统经济以西藏农牧民为主,现代支援性经济以中央的财政支持为后盾,这种经济上的二元特征也直接影响二元化社会结构的形成。援藏政策使得西藏的产业结构外生性较为明显,产业结构基于本地资源禀赋进行发展的特征还较弱,不能说明西藏经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中央的财政支持使西藏的产业结构亟需在内生性方面加快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发展根据地方要素禀赋与资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