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30日电(记者吴丹妮)早上9点,贺加布拉父子就带上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弹布尔与都塔尔,和好友伊力汗等十几人一起来到村民热合曼家中。这天是热合曼大喜的日子,他们要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新疆若羌赛乃姆为热合曼的婚礼助兴。 高亢激昂、由慢渐快的赛乃姆着实让热合曼的婚礼热闹了一番。坐在屋中一角的乐队用弹布尔、热瓦甫、都塔尔、沙塔尔、达甫(即手鼓)等乐器齐声演奏,亲朋好友伴着歌唱美好爱情的歌声在屋中空地即兴跳着舞蹈,一唱一跳就是两个多小时。 “这是我们婚庆服务队这个月第三次在婚礼上表演。”67岁的若羌赛乃姆传承人贺加布拉说。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交汇处,尽管这里水资源匮乏、风沙灾害严重,但若羌人却在漫长岁月中用曲调优美、深情的赛乃姆记录下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太受欢迎了,而且这种形式也让我不用再为若羌赛乃姆的传承发愁。”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文化站站长茹仙古丽·吐尔第说。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音乐,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几年前,随着现代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涌入,百姓们一度放弃了赛乃姆这种传统的现场演奏方式。婚礼上,许多人会把音乐拷进U盘里用电脑播放,觉得这样才“比较上档次”。 眼看着若羌赛乃姆渐渐没有“用武之地”,面临传承人越来越少的风险,贺加布拉、伊力汗等人都很着急。一年多前,几个人一商量,决定组成一个免费的婚庆服务队,为办婚礼的村民现场演奏、活跃气氛,让更多的人听到若羌赛乃姆,记起若羌赛乃姆。 “演着演着就有人找上门来学了。”49岁的伊力汗说。农闲时,伊力汗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前来学艺的人放在一起教,小院里时不时传出优美的弹唱声。 美妙的赛乃姆不仅是维吾尔族百姓的心头好,也成为其他民族同胞的业余追求。茹仙古丽介绍说,村里一名汉族同胞就是因为太喜欢若羌赛乃姆和维吾尔族乐器而自学了热瓦甫。 “能用若羌赛乃姆表演特别特别开心!”贺加布拉老人的儿子艾则江只要一唱起赛乃姆,整个人立刻就会变得不一样——拿着都塔尔的他肩背挺直,表情投入,情绪高昂。现在,生性腼腆的艾则江已能完整演唱长达3个小时的若羌赛乃姆,并成为年轻一代传承人的代表。 其实,像贺加布拉父子一样的民间艺人并非“单打独斗”。为了传承包括木卡姆、赛乃姆等民族音乐在内的文化遗产,近10年来,新疆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人才建设、法规完善、普及推广方面投入不小,乡村艺人不仅可以享受“津贴”,还有新建的村镇舞台等专门演出场地,有机会还能到内地甚至国外一试身手,成为大美新疆的“文化使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