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借鉴传统文化 营造民族建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建设报 newdu 参加讨论

    
    自东而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这片土地上并流南下;川藏、滇藏茶马古道均由此通向拉萨;藏、汉、羌、纳西等民族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文化与技艺在这里交融;观音阁、清真寺、关帝庙、外省会馆曾在这里各展异彩;汉藏两种文字的标牌招贴随处可见……这里是康巴藏区的腹心、藏东明珠昌都市,独特的康巴建筑文化令世人瞩目。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昌都解放65周年之际,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昌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中国康巴建筑文化复兴与实践·昌都国际论坛”。论坛上,昌都市政协副主席图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霍映章分别介绍了昌都古城的形成与发展脉络、昌都康巴藏族建筑的发展简史。昌都市区附近的卡若遗址表明,5000年前人类即在这里居住;1265年史书上即出现“昌都”(藏语,指水流汇聚)之名;1444年在此建成强巴林寺,表明城市初具规模——当时寺中有1000多名喇嘛,至少需要数千乃至上万人供养;从1950年昌都解放后,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受卡若文化、茶马文化等影响,这里形成独特的康巴建筑文化,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面对全国各地千城一面的困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委、四川大学综合科研中心副主任钟行恕提出,城市建设必须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在川滇藏的藏、羌、彝等民族地区做过建筑项目和城市风貌保护项目的钟行恕认为,各民族都有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只要科学发掘和合理运用,完全可以做到不让“我”迷失、与他人混同。他反对盲目聘请洋专家——有些洋专家根本没搞清楚民族建筑特色,就敢做项目,甚至闹出将文化符号张冠李戴的笑话。
    如何科学发掘民族建筑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从建筑材料、气候、地质条件、社会、宗教等方面解析了川藏民居地域特色。所谓特色就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藏区处于地震裂度较大的地区,传统的建筑材料多为石头,又缺少高强度黏合剂,砌筑时,石头向里倾斜并使外墙整体向上收分,是抗震的有效措施。抗震是内核,倾斜是形式。如何借鉴传统文化的内核,与当代建筑相结合,营造“新藏风”,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李先逵指出,以“穿衣戴帽”来体现民族建筑风格只是浅表,今后还要深入进行基础研究,发掘文化内涵,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地域风情、民族特色,形成文化品牌,做好“地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地域化”这个大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