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景智摄 城墙是西安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南门、朱雀门、含光门、朝阳门……这些是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的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城门的名字,从古至今,西安城墙逐渐成为西安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辉煌的活史书、是西安的地理标志、是西安人铭记的乡愁……“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今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西安古城墙,留下了这句话。 西安古城墙,明代洪武年间在原隋唐长安城皇城墙的遗存上扩建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4年西安古城墙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城墙承办了无数次大型国际、国内文体游乐活动。与此同时,城墙上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威胁城墙安全的话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如何平衡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现状:各类大型活动丰富多彩 担忧:城墙生存环境让人焦虑 呼吁:此类活动应受限制 今年1—8月份,城墙景区接待227.14万人次。在城墙上骑车观赏古城美景,对许多游客来说是来西安不可错过的一件事。城墙上有多个自行车租赁点,每个点有自行车100多辆,工作人员说,这些自行车平时大概能租出去一半,而节假日则全部租完。除了自行车,城墙上还有观光电动车,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个城门处可以买票乘坐,间隔时间十来分钟一趟。除了游客的日常参观,城墙也成了各种大型活动的举办地。每年春节期间的灯会逐渐成为传统,长达数百米的大型花灯,用大型三脚架以及铁质辅材固定在城墙上。而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西安城墙大学生马拉松赛、西安城墙千人马拉松赛以及各个单位组织的城墙越野赛等,各种或大或小的赛事、商业性活动时不时在城墙上举行。 不久之前也有媒体报道,位于朝阳门南侧夯土内被掏出一个可以容纳百余人同时办公的四层空间;新修复的火车站段城墙从西墩台到尚勤路都是“中空”的,外面看上去是古城墙,但里面设有网吧、商店、餐厅、宾馆、厕所等,这不仅让原本古色古香的城墙瞬间变得不伦不类,更让人对这个国家级文保的生存环境产生深深的焦虑。 关心城墙保护的人士担忧:在古城墙上举办大型文体游乐活动城墙能承载吗?也有政协委员呼吁:此类活动应受限制。早在2005年的西安市“两会”上,刘琦、贺军朝两位政协委员,就不约而同地提了一份有关《在城墙上禁止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的提案。他们认为,西安城墙首先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众多大型文体和游乐活动对城墙的压力和破坏毋庸置疑,将其作为文体活动和游乐活动的载体显然不合适。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制定关于古城墙保护的规定和细则,禁止在古城墙上举办各类大型文体、游乐活动,严格限制其他商业性活动,以减少对古城墙的破坏。 专家:举办大型活动无大碍 市民:城墙利用应当适度 城墙管委会:保护与利用不矛盾 记者以要申办城墙活动为由,电话联系了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他们表示,在城墙上举办活动申请条件非常简单,只需要持有单位介绍信就可以前去申请,参加人数达50人以上即可,参加人数超过500人,还可以享受门票优惠。而且近来在城墙上举办活动非常热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预约的已经有30多场,11月、12月基本饱和。 是让城墙安然沉睡,还是适度开发利用?什么才是城墙真正的保护之道?就此问题,城墙管委会曾于2004年召开专题论证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根据城墙的构成质地、建筑工艺和现代力学原理,城墙的受力强度大约为20~30吨/平方米。马拉松比赛等活动因空间及运动原因,人群较分散,对城墙墙体的影响较小。为保证城墙安全万无一失,专家建议,城墙上举办大型活动时,要严格控制参加人数,注意分散人群密度,减小内墙压力。找好文物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城墙上举办大型活动无大碍。 记者采访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李骊明,他表示,在城墙上举办马拉松比赛等活动,对城墙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城墙自古就属于城防工事,用途之一就是承载车马,所以负重能力较强。此外,城墙的地基沉降等问题不可避免,历朝历代都一直在维修加固,但在城墙上活动对城墙的影响完全在承载范围之内。 陕西社科院张燕也表示,在城墙上开展活动对城墙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不破坏城墙主体,在开展活动时不要在城墙上打洞、钉钉子、挂盖重物,在活动中适当控制人流量,对城墙都不会有太大伤害。她更赞成通过对城墙及周边建筑深入打造,形成品牌,从而更好地保护城墙。 针对专家给出的理由,记者采访了不少市民,他们则认为,过于频繁的活动不利于城墙保护,城墙在古时是防御工事,有一定的承受力,但是,经历几百年风雨沧桑,它的承受力还能与当时同日而语吗?城墙合理利用是可以的,但应当适度,并要制定严格的限制措施。 城墙管委会认为,保护与整治、开发、利用好城墙并不矛盾。保护好城墙,是为了使城墙更好发挥它在西安城市历史文明复兴中的作用,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推动文化消费,推动西安历史文化的复兴,而不是让它安全沉睡在古城四周。因此在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中,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提升城市、惠及百姓”为原则,在具体的建设中用科技手段对护城河地下雨污水管道进行综合改造,实现雨污水分流,修建大型暗涵,抬高护城河水位,建设水陆码头;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大型立体交互式地下交通体系,实现对地铁、人流、车流的有效聚集与疏散等,有效保护了城墙安全。 西安古城墙是彰显古城魅力的核心资源,希望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能永远留存,希望城墙能在时代的前行中连接过去与现在,希望能够在发展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双赢。(李向红 曹瑞 实习生 李思雨) 链接:习仲勋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 这些年来许多人为保护城墙做出了努力,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习仲勋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 1950年,西安在恢复城市建设时,为了加快工业建设,修理水路,就曾经提出拆除古城墙的计划。当时,由于长期战乱,西安古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多处坍塌,城砖被人随意搬走。4月7日,习仲勋主持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三次集体办公会议,把拆除城墙问题列为议题。讨论时,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他认为当时并没有大的工业建设,仅仅为了修理水路,没有必要拆除城墙,大家赞同他的意见,最后形成决定,不但不能拆除城墙,而且要予以保护。随之,西北军政委员会以彭德怀、习仲勋、张治中的名义发出了《禁止拆运城墙砖石的通令》。 1958年6月中旬,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召集由市委文教部、市政协、文史馆、参事室、文化局、公安局、教育局、房地局、历史博物馆、西北工业设计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讨论城墙拆除问题。在讨论会上,拆除的意见占了多数。9月24日,西安市委向陕西省委报送了拆除西安城墙的请示报告。12月25日,西安市人委根据西安市建设局拆除城墙的计划意见书,作出了拆除城墙的决定。之后,城墙垛口的砖几乎被拆尽,南城墙西段外包砖全部被拆走。 拆除西安古城墙,引起了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文物工作者和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吴伯纶先生,陕西省文物工作者王翰章、贺梓城、范绍武、王世昌等五人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直接发电报给国务院反映情况。1959年春夏之交,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看到来自西安的电报,认为这五位文物工作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保留保护西安古城墙意义重大,让办公室致电陕西省和西安市,要求立即停止拆除城墙。此举对保留西安古城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之后,习仲勋又指示文化部研究保护西安古城墙的问题。1959年7月1日,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议保护西安城墙的建议》。1959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西安古城墙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习仲勋阅读了反映西安古城墙遭受破坏情况的文章《我国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封建古城垣遇到严重破坏》,非常着急,立即让秘书给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打电话,让他们查证。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按照习仲勋的批示,于1981年12月31日形成了《请加强西安城墙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保护措施。1982年8月20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告》。1983年2月,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成立,西安古城墙的保护工作从此走上正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