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省兴仁县坚持把活动与开发保护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为引领,进一步弘扬“全国诗词之乡”本土文化,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民间正气,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唱响建设“锦绣兴仁”凝聚正能量,以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力推动兴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依托文化家园营造活动氛围 充分依托1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1个村(居、社区)农家书屋全履盖、免费向群众开放这一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活动走进文化站、走进农家书屋,提高群众对活动的知晓率。如回龙镇,每天早晚,文化站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点歌器及音响设备免费开放,大家在尽情享受跳舞、唱歌、看书之乐的同时,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密切联系了群众,为群众服务“零公里”。充分利用城东广场、剑平池广场等的公众电视平台,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依托文化品牌丰富活动载体 依托兴仁民族文化品牌和“中华诗词之乡”这一称号,充分利用《兴仁文苑》《东湖》,屯脚镇的《鲤鱼湖》,城北街道的《马金河》,巴铃镇的《凤凰山》,兴仁一中的《雏韵》,兴仁二中的《风采》,兴仁三中的《山风》等刊物为载体,以诗歌、散文等形式,刊载活动中涌现出的亮点和典型,以“百年兴仁”系列活动为契机,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编辑反映服务群众“零公里”等方面的《兴仁故事集》,树立兴仁对外形象。 依托文化组织弘扬民间正气 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协会等民间文化组织作用,组织群众文化队伍80余支,10000余名会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县诗词楹联协会充分发挥“中华诗词之乡”的推动作用,用诗词抒发党的好政策及服务群众中的亮点典型。县音乐舞蹈家协会、戏曲家协会以展示最美形象,凝聚发展力量为主题的“聚力工程”,深入基层开展演出活动,实现与群众“无缝对接”。县群众文化协会以“以活动促和谐”“借活动解民难”“以活动开展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宗旨和落脚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我快乐、我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使其远离赌博、酗酒等不利于社会、家庭、个人的不良风气。回龙镇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投资6万元举办了一台本土草根的春节晚会,让群众在家门口看自己自演自导的节目,通过活动凝聚了人心;回龙镇、潘家庄镇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工作相结合,开展以舞蹈、曲艺、歌曲、小品、对白、快板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巴铃镇一位姓杨的农民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政府干部、群众不满,后来,加入镇诗词协会,改变了许多陋习,其书法、诗词颇受好评。新马场乡成立总管协会,引导村民破除婚丧嫁娶中的一些陈规陋俗,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 依托民族语言创新活动方式 依托民族语言,充分利用12个布依文、9个苗文培训班、20所“双语”教学学校和板凳舞、铜鼓舞等传统民族艺术培训班这一平台,将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字编撰成为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山歌进行传唱,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并践行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并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文化墙、文化长廊的打造作为载体,进一步向人们传播教育实践活动,争当文化惠民工程践行者,营造和谐奋进、同步小康的浓厚氛围。 依托文化产业唱响兴仁品牌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以活动开展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双促进”。以深入开展“六十工程”活动为契机,深入民族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支持和鼓励苗族拿绣等民族工艺产品走上市场,做大做强民族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生产、集中销售,重点打造曾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95北京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华一绝”之美称,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和东西南亚一带的民族产业苗族拿绣领带等民族特色产业。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整合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鲤鱼风情园、东湖、绿荫河、三家寨道堂等生态观光与休闲娱乐假日旅游景点。把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整理、推介、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组织举办各种民族文化节日,宣传和展示兴仁的民族风情。目前,正积极组织开展“百年兴仁”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一台万人《苗族板凳舞》,并申报上海基尼斯记录;推出《盛世苗家》等一批民族特色歌舞,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艺术精品剧目。多渠道持续开展诗词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诗词五进”活动,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涵,提高群众知晓率,鼓舞群众广泛参与到活动中。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转化成全县“创新创智”的惠民成果,合力推动兴仁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