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三万”工作组入户走访村民。 筹集资金26万元,开展专题讲座10余场,发放1200余册《强农惠农政策简明手册》、2000余份农技资料,提供100余条务工、农产品销售信息,编写两万余字的《美丽乡村规划调研报告》……这些数据与4个乡村、1100余户农户、2000余名村民联系在一起,就是今年1月以来,中南民族大学第四轮“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以下简称“三万”)工作组用汗水交上的优异“成绩单”。 为美丽乡村“量身定制”规划报告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群众收入水平低的贫困镇。中南民大“三万”工作组对口驻点的白岩子、石板溪、招凤台、杨家店4个村,更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为这4个村做点实事,成为摆在工作组面前的难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年刚过,工作组成员就顶着寒风、踩着冰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这4个村之后,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湖北省每年都搞‘三万’活动,我们也确实得到了实惠,要是你们能提供一些管长远的点子和项目就更好了。” “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吃水难、行路难。” “你们学校有没有可以帮助我们致富的项目?” “我们想搞药材种植,希望你们给我们推荐几个项目。” “我计划搞规模化山羊养殖,想请你们帮着介绍一个专家。” …… 村民们朴实、坦率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脱贫致富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望,也对工作组提出了殷切期盼。 说干就干,工作组开始分头走访村民、找资料、跑相关部门……一幅关于野三关镇白岩子、石板溪、招凤台、杨家店4个村的“美丽乡村”画卷逐渐浮现出来。 工作组全面了解了驻点村的经济、教育、生产、生活情况,重点调查了组织建设、返乡农民工、困难党员群众、道路建设、电力建设、用水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后,为4个驻点村“量身定制”的《美丽乡村规划调研报告》出炉了。 《调研报告》长两万余字,以“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合理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对4村进行合理整治,形成科学合理的村庄布点体系,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空间布局方案,为4村的未来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 “爱心蓄水池”淌出“连心”泉 驻点4村平均海拔1700米,属武陵山脉的石门支脉,喀斯特地貌显著。令几个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水资源贫乏,常年人畜饮水困难。 工作组通过走访村民,并与镇、村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商议,根据当地地质复杂、水源珍稀的特殊情况,决定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筹资援建“爱心蓄水池”,帮助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这一突出民生问题。 “爱心蓄水池”项目的建设需要一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中南民大千方百计筹资了近20万元经费,解决了“爱心蓄水池”的资金难题。 当地山路崎岖,大型机械很难进入,是“爱心蓄水池”建设的又一只“拦路虎”。时至三月,当地早晚仍十分寒冷,结冰冻土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山石取用、水管铺设和用水安全管理等问题,让工作组成员们着实累出了一身汗。 项目开工当天,村民们高兴地燃放起过年时才放的烟花爆竹。一位村民兴奋地将铁锨举过头顶,一边挥舞,一边激动地说:“真是太高兴了,我可以放心地出门了,家里人再也不用跑老远的山路去挑水了。” “爱心蓄水池”建成后,容积达到500立方米,不仅解决了4个村民小组123户、472人的饮水问题,同时,基本满足了附近田地的灌溉需要,旱季时还能让更多的邻村村民获益。 一位年过八旬的村民高兴地说:“这就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泉’啊!多少年了,终于又见到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的朴实作风了,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 “科技富农”才是硬道理 驻点4村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小规模的传统种植竞争力弱,且多旱涝灾害,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附加值不高等因素,都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如何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科技富农”成了工作组的首选。 工作组集中4个驻点村的村民开展了“惠农政策宣讲与乡村管理培训会”。一句问好,一声老乡,真挚的感情在紧握的双手中传递。工作组向村民详细解读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还现场为农民答疑解惑,发放农技资料420份,提供务工、农产品销售信息20多条。 在白岩子村举办的“科技进村惠百姓、特色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中,村民彭贤军听完中南民大教授宋发军的“七叶一枝花”快育与栽培技术培训讲座后,抑制不住兴奋地说:“这‘七叶一枝花’真是好东西呀!感谢你们带来的致富信息,这下我们脱贫致富有望了!” “七叶一枝花”又名“重楼”,是云南白药的主要配方药材。自2003年非典时发现它的抗病毒功效后,市场需求大增。但因其野生数量减少,种子成苗率低,生长周期长,市场供不应求。宋发军教授介绍完情况后,不少村民围住他详细询问种植要领和市场前景。 为了推广特色药材种植科学化、规模化,工作组结合前期考察资料,在招凤台村设立了“中南民族大学特色药材种植基地”。为了支持特色药材的持续发展,学校还专门拨付了药材研究课题专项资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