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吐鲁番郡王: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2014年3月 安新 参加讨论

    凡到过吐鲁番的中外游客,无不去参观当地著名的古迹——额敏塔(又称苏公塔)。额敏塔宏伟壮观,塔高37米,是新疆最高的古塔,至今仍是吐鲁番的最高建筑。额敏塔由第一代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修建,以表示自己对中央政府的感恩和祖国统一万世不渝的心愿。综观额敏和卓的一生,他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推动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功劳卓著,额敏和卓被清政府晋封为郡王。他的画像被悬挂于北京故宫紫光阁中,乾隆帝亲自题词:“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归附中央
    18世纪中叶以前,新疆地区长期受分裂势力蒙古准噶尔部贵族控制。准噶尔部长期与清政府为敌,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当时,吐鲁番的统治者是绰号“蟹子王”的雅齐拜克王。额敏和卓家族原为吐鲁番地区世袭的伊斯兰教伊禅派大首领,很早就主张归附清政府,因此,额敏和卓的两个兄长都被杀害。额敏和卓有勇有谋,他率众杀死了“蟹子王”,自己当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大头领。
    康熙末年,为稳定西北局热,康熙皇帝决心彻底清除准噶尔分裂势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散秩大臣阿喇衲率清军抵吐鲁番,时“额敏和卓为辟展阿奇木,因准噶尔侵陵残暴,倡率众投诚内附”,这是额敏和卓效忠清廷的开始。此时,额敏和卓在吐鲁番的地位并不高,但此后,额敏和卓对清廷忠心耿耿,屡著功绩,很快就博得了清廷的信任,成为吐鲁番地区最为显赫的人物。
    雍正四年(1726年),清军放弃吐鲁番内撤,额敏和卓受到了准噶尔的威胁,但他不为所动,“大军旋,准噶尔胁徙喀喇沙尔,固拒之,与托克托玛木特遣使告内附,数乞援军”,表现出他忠于清朝的坚定立场。同年,“托克托玛木特携回人六百余内徙,鲁克沁有众万不尽行,以额敏和卓辖之”。额敏和卓的地位提高了。
    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再征准噶尔,额敏和卓率所部积极屯田种地,供给清军军粮。同时,额敏和卓还组织部众抗击准噶尔军队。准噶尔军队对吐鲁番采取了骚扰战术,清军进逼则远遁,清军退兵则扰袭。由于清军大营距吐鲁番700余里,清军支援极为不便。在这种情况下,额敏和卓组织部众坚守城池,抵御准噶尔军队,“贼退而至者三,皆创之”。
    清廷对准噶尔军队的侵扰战术束手无策,决定放弃吐鲁番。但雍正考虑到清军撤离后额敏和卓所部必遭准噶尔人报复,于是建议他们东迁甘肃。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额敏和卓接受清廷建议,率吐鲁番十六城维吾尔族一万多人启程东迁,于次年八月抵达甘肃瓜州。
    清廷对吐鲁番维吾尔族迁居甘肃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优待政策。清政府耗费巨资,基本上提供了维吾尔族人所需的全部生活和生产资料。另外,清廷免去了他们的赋税差徭,“令其自耕自种,免纳粮草及一应差徭。”他们多次向清廷借取的钱粮也多被蠲免。额敏和卓本人在政治上也受到清廷的优待。雍正十年(1732年),他进京觐见了乾隆皇帝,“至御座前赐酒成礼”。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政府派员至甘肃正式对吐鲁番维吾尔族人编旗,建立了八旗牛录制度。
    经过20余年的辛勤劳动,他们在甘肃开垦出2.4万亩良田,开辟了“回民南渠”和“回民北渠”两道水渠,这些举措为改变当地面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重回吐鲁番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出兵平定了准噶尔割据政权,吐鲁番重新置于清朝的统治下。额敏和卓向清廷提出重返吐鲁番的要求,得到允准。次年,额敏和卓带部重新回到了吐鲁番。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额敏和卓刚从平准前线返回吐鲁番,吐鲁番地区就发生了莽噶里克会同厄鲁特蒙古头目噶尔藏多尔济、巴雅尔等发动的叛乱。在这种危急形势下,额敏和卓表现出了忠于清朝的坚定立场。他一边与莽噶里克等人“托病往来”,进行周旋,一边派人给哈密贝子玉素布送信,将莽噶里克等人的反叛情形迅速通报给清廷,使清廷得以及时部署平叛方略。之后,额敏和卓又固守鲁克沁,等候援兵。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七月间,巴雅尔、札勒噶尔布、尼雅等人相继被清军抓获,这次叛乱被彻底平定。
    接着,额敏和卓又参加了平定沙喇斯、玛呼斯叛乱的行动。这两个部落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八月发动叛乱,抢掠台站,杀死官兵。清廷即令都统满福追剿,又令额敏和卓遣人侦探,相机而动。额敏和卓随即派人访查,“又因道远,若俟访查回报,再行前往,恐致延误。已于十月初一日带兵起程,至札克三驻候。”他这种恪尽职守的态度受到乾隆皇帝的嘉许:“向来办事人员,每候信息,以为行止。尔能奋勉如此,深协机宜。”很快,额敏和卓被加封为贝勒。沙喇斯、玛呼斯叛匪来往飘忽,行踪不定,给平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额敏和卓不顾辛劳,奋力追剿,于十月二十八日擒获叛匪200余口。但不久,叛匪诱杀满福,逃往库车。这时清军准备进军南疆,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额敏和卓遂停止剿匪工作,随大军进入南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平叛后的善后工作,是额敏和卓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早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七月,乾隆皇帝就密旨询问额敏和卓有关进军南疆事宜:“将军成衮札布奏请办理霍集占及布拉呢敦,朕意于明春进兵……尔受朕厚恩,且系回部望族,为众所信。若能设计诱擒,或使回众离心,执献二贼,更可不劳师旅。尔即酌量办理。若必须用兵,则用兵若干,应于何时进剿,尔即据所见密奏。”额敏和卓仅为维吾尔族一首领,乾隆皇帝向他询问如此机密之军国大事,足见对其信任之深。额敏和卓将自己所见如实上奏,并献南疆地图,指明进军道路,为乾隆皇帝所嘉许。
    额敏和卓自始至终亲临平叛前线,攻城拔寨,安抚人心,功绩卓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清军进兵伊始,因额敏和卓“熟悉回部情形,人亦果毅,已命为参赞大臣,在前队行走”,参赞靖逆将军雅尔哈善军务。乾隆皇帝特意降旨,要雅尔哈善“与额敏和卓,同心协力,资其计划,加以鼓舞,不可稍存岐视”。清军首先围困库车,额敏和卓身先士卒,亲自攻城,“贼自堞施炮,额敏和卓伤右颧,退誓曰:‘我受圣恩厚,必舍身力战’”。由于雅尔哈善指挥失当,历时3个月才攻克克库车,雅尔哈善被撤职,由定边将军兆惠代之。
    额敏和卓为维吾尔族望族,在南疆威望很高,他利用其声望劝导一些维吾尔族首领投顺清廷。乌什伯克霍集斯“兄弟子侄,分居四城”,是维吾尔族的一支重要势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三月,雅尔哈善与额敏和卓商议“择人行间于伯克霍集斯,以离其党”。八月,兆惠兵进乌什,额敏和卓“从赴乌什,招霍集斯降”。霍集斯归顺清朝,使得大小和卓叛乱势力更加孤立,同时也扫清了清军进军叶尔羌、喀什噶尔的道路。这一年,由于额敏和卓屡建功绩,3次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赐,并被晋升为郡王。
    额敏和卓在叛乱平定后还做了大量善后工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六月,清军攻取喀什噶尔和叶尔羌,乾隆帝即令额敏和卓赴叶尔羌善后。额敏和卓抵叶尔羌后,立即着手清查户口,“酌定贡赋”,很快就查清了叶尔羌旧有的户口、贡赋数目,并以此为依据,开始征收赋税。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大小和卓兵败,平乱的事情告一段落,但由于“叶尔羌等城,俱属新附,必得熟悉回俗、老成历练之人驻扎办理,额敏和卓以旧人效力军营,颇著劳绩,深悉机宜,是以暂令留驻”。这样,额敏和卓留在叶尔羌办理善后直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五月,额敏和卓获悉大和卓布拉呢敦有三子还在巴达克山,他意识到如任其居住,必成后患,于是立即向清廷做了汇报。次年三月,他写信令巴达克山素勒坦沙将布拉呢敦之子解送前来。在额敏和卓再三交涉和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素勒坦沙献布拉呢敦的尸身及其子。在这一事件中,额敏和卓行动果断,立场鲜明,义正辞严,最终交涉成功,为西陲的安定清除了隐患。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额敏和卓回到吐鲁番,“寻入觐,命乾清宫行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他在吐鲁番病逝,爵位由子素赉满承袭。以后,他的后代世袭吐鲁番郡王。自18世纪20年代至1949年,吐鲁番王家族世袭统治了吐鲁番盆地200余年。由于历代郡王忠于清政府,他们的子弟还往往被派到新疆的喀什、叶尔羌、伊犁和焉耆等重要城镇任总管伯克。因此,有清一代,这个家族的势力遍及新疆各地。
    忠烈家族
    清代,吐鲁番王与哈密王成为清政府维持新疆地方治安与统一最为倚重的两个维吾尔族家族。历代的吐鲁番郡王都坚持与地方分裂势力和外国侵略者斗争。其中有两代吐鲁番郡王——迈玛萨依特和阿克拉依都,在分别与民族分裂分子张格尔和国外入侵者阿古柏的战斗中被杀害。
    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为维持地方安定,继续对吐鲁番郡王实行拉拢与优待政策,晋封第9代吐鲁番郡王叶明和卓为亲王。1932年,叶明和卓去世,其长子木汗买·沙以提承袭亲王称号,人称“沙亲王”。国民政府曾授予他国民党国大代表、新疆省政府顾问等职衔,蒋介石还曾亲自接见他。沙亲王拥护国民政府,反对受苏联支持的新疆三区政府(三区政府曾主张新疆独立)。1949年9月,新疆通电起义时,他也表示拥护。当年西北野战军开进新疆进入吐鲁番时,他曾打开自家粮仓,给解放军送粮。
    1951年,木汗买·沙以提以反革命罪被吐鲁番鄯善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县法院存有当年的判决书,具体罪名是:“解放后,吸引恶霸地主于其周围,待机而动,诈骗公有财产,分散土地财物,抗拒政府法令政策,五一年,收买一位叫艾沙布丁的人在(新疆)省干(部培训)班施放毒药。”198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给沙亲王正式平反,称所谓“投毒”纯属子虚乌有,沙亲王的儿子尼牙孜也收到了“起义人员家属证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